品友说丨顾爷式广告走红,无厘头创意正当时
文/禾木兄
关于“无厘头”,查了一下渡娘,意思是: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或歪曲,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方式。“无厘头”是粤方言,本应写作“无来头”,因粤方言“来”字与“厘”字读音相近,故写作“无厘头”。
说起无厘头,就不能不谈周星驰。无厘头,是20世纪90年代在香港突然兴起一种文化现象,周星驰是当中的佼佼者。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流行,都离不开社会背景,无厘头文化在香港兴起,反映当时香港市民化的兴起,也反映现实生活中小人物对社会现实无奈的呐喊。周星驰常常在电影中扮演底层小人物,透过无厘头的表演,观念反转、思维跳跃、过分夸张、调侃自嘲,或玩世不恭,将传统颠覆,或者说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
举例:《武状元苏乞儿》中的一段对白:
周星驰:“老爹,我要上京考武状元。”
吴孟达(兴奋地):“儿子!我们苏察哈尔家等你这句话等了整整20年了! 周星驰:“错了,我是为一个女人。”吴孟达:“好!为女死为女亡,为女去考状元郎!英雄!敢问是谁家女子?”周星驰:“怡红院如霜姑娘。”吴孟达:“啊?!妓?!!”周星驰:“有何不妥?”吴孟达:“敢爱人之所不敢爱,品味与众不同,老爹我佩服!”
如果单凭无厘头的喜剧效果,周星驰并不能成为如今香港电影第一人,他的电影在营造喜剧的同时,也表现了真实的人物心态和社会现象,如此才能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引起内心的共鸣。
看他的电影,引人思考:观照现实,究竟现实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是严肃?是活泼?是疯癫?还是戏剧?
其实,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心态。无厘头追求的是一种感受的自由,一种主观不受约束的状态,一种基于解构的基础之上的随心所欲。这些具体表现为两个特点:反叛和解构。
回到正题,如今,在互联网文化及社会化媒体的怂动下,无厘头风格的创意,在商业广告领域,似乎也开始蠢蠢在动。
什么是无厘头创意?我简单一点理解:无疑是对传统创意的反叛,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实则暗藏玄机。开始看,欲罢不能;看完后,拍手叫绝,脑洞大开。
为什么无厘头创意,在大陆开始有了土壤,方兴未艾?
首先,无厘头创意,是互联网催生的亚文化崛起。
现在,一些过去正襟危坐、高大上的形象,瞬间让你崩溃,剧情也随时大逆转,随时受不了。
一条新闻出来,常常就是一个段子。
作家崔成浩就特别擅长这一招。下面,这则剧情随时大逆转的新闻,比电影精彩多了:
就连一些主流媒体,也用段子的手法,来评论新闻,读来酣畅淋漓。以下是澎湃新闻的一篇新闻评论《裤裆藏雷和贪官变脸,总结为5个字:都是好演员》的选段:
“澎澎的老公思聪说过,明星不同于演员,明星靠绯闻炒作如毯星某冰某予,演员如宋丹丹老师,李雪健老师,张国立老师等。冒充警察的陈某就是王思聪口中受人敬仰的好演员,一个视演戏如生命的艺术家,他是现实中的陈佩斯,生活中的余则成。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还有一小部分人自创了第三大表演体系——人格分裂型表演,截然对立的两种人格统一在一人身上,没有相当功力绝对不足以驾驭此类角色。
最擅于此表演的当属会“变脸”的贪官们。比如“一边身穿朴素旧衣,一边受贿敛财千万”的广西贺州市原副市长毛绍烈;“一日三餐稀饭馒头”却受贿数百万元的盐城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祁崇岳;“穿衣朴素骑自行车上班”却贪污上亿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从不吃肉棉布背心穿30年”却贪腐百万元的吐鲁番地区水利局原局长曹培武等等。
人前是人,人后是鬼;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个个都是奥斯卡影帝。
然而演技好,并没有什么卵用,结果都进去了。忙了大半生,最后跳上一曲囚犯之舞,终。”
其次,无厘头创意,让观众欲罢不能,更具传播效应。
如“顾爷”帮支付宝做的广告:《梵高为什么要自杀?》
创意说:梵高成为画家之前,是一个相当成功的画商,有敏锐的商业头脑,梵高看准印象派必火。后来要当画家,梵高还懂得差异化定位,不同于塞尚、莫奈、乔治.修拉,进行个人品牌打造,做好爆红的准备。
同时,梵高还提前让他弟弟提奥进入画圈,捧红了几位印象派画家。经济紧张时他弟弟提奥也可以接济他,可以说梵高是有“财商”滴。
那为什么梵高要自杀?“顾爷”兜了一圈,最后回到落脚点:因为梵高不会理财。可惜当时没有支付宝,要不然,也许梵高不会自杀。
这则创意,无厘头吧。但人们爱看,是真正的刷屏级创意呢,以致“顾爷”循众在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zx/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