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人怎样用辛苦忙碌定位一项工作对于国家

用地名诠释“一带一路”上的大美新新疆

本报记者周亮

题记

年12月底,在经历了延误、飞行、返航北京、航班取消、改票再飞后,记者终于抵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此行的目的是采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新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工作完成进度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年以来,多新疆民政人、地名人忘我投入。他们下社区、到田间、攀高山、进草原、入沙漠、探雪地、细制图、勤考证,用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5圈的行程和足迹、汗水和心血,书写了这一成绩。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记者带着对家乡——大美新疆的自豪,沿着新疆民政人地名普查的足迹,走了不到他们行程百万分之一的路,但这已足以让记者重新审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地名普查,特别是新疆地名普查工作,用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大的时代意义,向记者展示了一个从历史长河的古丝绸之路中款款走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焕发勃勃生机的大美新新疆。

第一章

新疆之新——

“一带一路”敞开新大门地名“摆好桌椅”呈现“蝴蝶效应”

  “现在看来,这次酝酿已久的区划调整可以视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信号。”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副州长乌玛尔江·努合曼如是说。   

  1.

  如今,差不多每天都有一辆国际货运铁路班列从重庆启程,出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到达德国杜伊斯堡站。这趟在中国内陆和欧洲市场之间架起快捷货运走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而快速发展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达到39条,其中,31条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受其影响,截至年9月,阿拉山口前三季度地方生产总值41.3亿元,同比增长33.9%。

  “一带一路”正在给阿拉山口,以及整个新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而地名普查成为洞悉这一机遇的神经末梢。

  截至年底,在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新疆地名信息条数达到21万条。这一数据,在年结束的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中,仅为7万余条。30年间3倍的地名信息数量增长,对于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占我国四分之一陆地国土面积、总人口万的新疆来说,意味着什么?

  另一方面,和地名一样翻番增长的是,年,新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仅.04亿元,而年,新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这之间有何必然联系?

2.

  当然有。

  过阿拉山口12公里就是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年,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突破万吨,使其成为我国过货量最大的陆路口岸。年12月28日,阿拉山口市正式揭牌成立。仅仅几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现在看来,这次酝酿已久的区划调整可以视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信号。”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副州长乌玛尔江·努合曼认为,设市有利于当地进一步巩固阿拉山口国家重要能源资源大通道的作用和新疆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位。

  如今,阿拉山口市4万多人口中,3.2万是流动人口,他们中的大多数来此从事贸易进出口以及相关工作。“这些人、这些企业、这些园区,落实到城市里就是一个个地名。城市快速发展,地名工作也随着快速发展。”乌玛尔江·努合曼说。

  这次地名普查,阿拉山口市统计地名信息条,其中大部分是水利、电力、通信设施、建筑物、单位类地名。

  “地名会说话。”博州地名办副主任孙彦军略显欣慰地说,“这个城市正在为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驿站,而尽心尽力地做好迎来送往的待客准备呢。”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像阿拉山口这样的新城市不断出现,像乌鲁木齐这样的老城市不断扩大,新的经济实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如果没有地名普查,我们无从得知如何整合现有资源,更无法科学规划未来。”民政部挂职干部、民政厅副厅长张贞德认为,地名普查让人们知道了一个县城,甚至乡镇的历史,这个历史可能只有10年,也可能有半个世纪,更可能蕴藏着炎黄子孙上千年的文化和足迹。“地名普查也让我们知道了距最近城镇公里的草原管护站的来历和管辖范围,它关系到牧民放牧的边界。这条边界可能只是一条县界,也可能是一条州界、省界,更可能是一条国界!”

  “21万条地名构成了新疆最基本的区情地理。”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党支部书记张玉年说,“以此为基础,有助于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立足本地实际、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拓展改革发展的新空间。”

  这是一个由地名构成的巨大网格,人们能够从中知道新疆的过去、掌握现在,并展望未来,就好比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门户新疆设计一个家,哪里铺地砖、哪里摆沙发、哪里放桌椅。地名普查绘制的网格已画好坐标,并告诉人们: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将去往何处。而现在,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目标的新疆正根据地名网格摆好桌椅,开门喜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南来北往的贵客。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

  三年多来,在寻求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突围路径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幅欧亚大陆友好合作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带一路”影响着新疆地名,而地名普查反过来影响着新疆的发展,并通过“一带一路”在全国甚至全球呈现着“蝴蝶效应”。

第二章

新疆之大——

民政人用责任、韧性和智慧让地名普查向鞭长莫及说“不”

 

  “我们记录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点位信息、每一张地名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是留给后人的工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名办主任郭卫星如是说。   

1.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

  新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接壤,边境线总长约公里。行政区划面积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这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也是欧亚大陆的腹地。在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区情特殊的新疆,要把反映经济社会变迁发展的地名普查做出成绩,考验着新疆民政人的韧性和智慧。

2.

  “当县长这么多年,第一次被民政厅‘刮胡子’(约谈),而且因为地名工作!”

  说这话的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分管地名工作的副县长。年11月初,该县因在地名二普工作中重视不够、信息录入不规范等问题,被设在自治区民政厅的新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疆范围内通报批评,该通报由自治区副主席吉尔拉·衣沙木丁审定。

  从大脑中枢直达神经末梢,这样的快速高效反应得益于新疆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高位推动。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是国务院交办给民政的重要任务。因此,二普一开始,从自治区到乡镇,民政主要领导齐上阵。”自治区民政厅厅长托乎提·亚克夫说。

  彼时,民政厅正在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三分之一的干部在驻村工作队。即使人手紧张,厅里还是成立了由书记、厅长带队的四个督导组,每个季度下县督导地名普查工作。

  “不是简单地开个座谈会,而是每一张地图、每一个系统下拉菜单、每一张档案表格地检查指导。回来后写成督察报告,把各地工作进展、质量、完成情况报送自治区党委常委肖开提·依明、副主席吉尔拉·衣沙木丁,然后全疆通报。先进的表扬,落后的约谈。”张玉年介绍,-年,民政厅先后督察12次,发通报10次,约谈12个县(市、区)。

  高位推动到了地州、县(市、区)一级也得到了贯彻。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先后召开12次沟通、协调、推进会,并将二普工作纳入县(市、区)、乡(镇、街道)绩效考核,跟不上的县委常委要在全州推进会上做检讨。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每季度要召开由民政部门召集的协调会,但成员单位不论是会议还是工作并不积极。该区副区长刘进夫见状发了脾气,拍着桌子要求一把手必须参加协调会。

  “要做就动真格儿地做!”张贞德说起新疆地名工作也显得十分自豪,“新疆的社会发育度不比外地,而且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民族众多、语言多样。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把很难、很苦、很细致、很复杂的二普工作做出成绩,充分体现了新疆民政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中央一声令下,新疆一点儿不含糊!”

3.

  要去到地名普查的最末端,非得有人不行。但新疆不仅没有人,更没有专业人才:懂地名的不懂测绘,懂测绘的不懂地名。

  怎么办?

  “硬抽人、抽硬人。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人、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张贞德道出了地名普查的新疆经验。

  吐鲁番市“截留”了新来的大学生村官上地名办搞二普。喀什地区泽普县从30多个地名普查成员单位硬抽了9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地名办。巴州从州国土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名、新增公益性岗位4人,加上地名办的工作人员,组成了8个人的“冲锋队”。

  “用最短的时间让‘冲锋队’搞明白二普的要求,然后按照先点后面、由易到难、南北片区的顺序,去8个县(市)深入蹲点。教会一个县,再转移下一个县。”巴州地名办主任郭卫星说,“这样的‘传帮带’,方法是有些笨,但年6月底,巴州就提前、全面、高质量地完成了二普任务。”

  有了人,再让人专业起来。新疆民政厅从制度入手,在制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工作计划、宣传方案、成果转化方案等60余项方案措施的基础上,编印了《地名普查业务培训手册》《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流程》《地名普查指导手册》(一、二、三)《地名普查百问解答》等指导书籍,还开通了自治区地名QQ群、   “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组成5个技术服务组,在全疆各地长期巡回指导,解决他们在业务技术方面遇到的问题。”张玉年说,“厅里邀请了社科、文化、地名、地理、语言等方面的专家教授,成立了论证组、验收组、监理组,从各方面支持新疆地名二普工作。”

  “这次二普,新疆民政人、地名人忽略职务、部门,全部上手一起干。”张贞德笑着说,“两年地名普查工作,局长干得像处长,处长干得像科长,最后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都成了地名专家。因此,新疆收获了一大批本土的地名干部。”

  地名工作人员是一方面,群众的力量亦不可小觑。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的塔什库尔干乡、提孜那甫乡等6个乡是边境乡。“在我们的宣传下,老百姓地名意识、护边意识很强。村里来了陌生人,村民一边好酒好肉地招待,一边就偷偷通知边境骑警了。地名普查,有时候问村民比问专家还好使。”塔什库尔干县民政局地名区划办工作人员买买提库力·吐尔地库力笑了笑,“新疆地名普查工作要做好,不但要靠新疆民政人、地名人,更要靠新疆人。”

4.

  地名普查最辛苦的是外业。对此,从事26年地名工作的郭卫星深有体会。

  巴州行政区划面积47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二普野外采集信息将近14万条,这是什么概念!”郭卫星拍着胸脯,“我们的普查员太不容易了!”

  讲起二普中的外业故事,他滔滔不绝。“在和静县采放牧点信息,车辆无法通行只能骑马。路上一匹马摔下山崖,又经过牧民口中的‘恐怖峡谷’,大伙儿紧张地一路不敢说话,只听见马蹄声回荡在山间。”穿过峡谷,普查员的心更凉了:在他们到达的前一天,牧民已经转场。以为能在牧民毡房里好好歇个脚的普查员扑了个空。

  “当天没法儿返回乡镇,天气寒冷不能睡觉,大家便围坐一起聊了一晚上,天亮才动身返回。”说到这里,郭卫星自己笑了,“结果我在马背上睡着了,赶巧被路过的树枝挂着帽子,把我整个人都吊了起来。要不是前面的人回头,我可能已经吊死在树上了。”

  让郭卫星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翻阿尔金山采集地名信息的经历。“路太险了。我们的司机开完全程后趴在方向盘上大哭,说以后再也不开车了。”郭卫星拍拍自己已经愈合的锁骨,“搞地名没有不受伤的。翻车、坠马、熬夜,太经常了。所以,我们采的每一条地名信息都弥足珍贵。”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地名办工作人员、30岁的张艳成是年轻一代地名人的代表。二普开始后的第一次外业,他和两名25岁左右的普查员开着勘查车向戈壁腹地的草原管护站进发。“戈壁沙漠里都是牲畜走出来的羊肠小道。GPS(全球定位系统)只导方向,不指路。”张艳成告诉记者,当天去苏热管护站采集信息,公里的路开了5个多小时。“管护员担心天黑路不好走,催促我们赶快回去,但我们还是迷路了。”

  张艳成回忆起当天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举目四望除了红柳就是沙漠,水也没剩几瓶,太无助了。”当管护员带着牧民、牵着马和骆驼找到他们时,已是凌晨3点多。“馕都吃完了,只剩下2瓶水大家谁也舍不得喝。”

  历时15天,行程超过0公里,年轻的张艳成和同伴们完成了克拉玛依区13个草原管护站的外业调查,将坐标、管护员人数、房子外观、建设原因等一一记录在案。

  “这么危险、这么辛苦,为什么非要去现场采这条地名信息?”记者提问后,“使命”一词成了所有新疆民政人、地名人的共同答案。

  “我们记录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点位信息、每一张地名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是留给后人的工具。”郭卫星说。

  多万公里地名普查路,有风雨、有欢笑、有泪水、有血汗,更有新疆民政人、地名人的责任感。

第三章

新疆之美——

历史、民族、宗教的大熔炉炼就独特地名文化

  

  新疆地名就是这样,与新疆各民族迁徙历史历程相伴相生。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的丝绸之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1.

  公园前年,随着张骞“凿空”西域,一条以丝绸为贸易的商路,从汉帝国的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越过帕米尔高原,直至地中海。

  一系列驿站和商业城镇联系着长安与罗马、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广袤土地。敦煌、吐鲁番、喀什……这些城市作为陆路商道的重要中转地和商贸中心繁盛一时。

  借助丝路古道,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远比人们想象得更为辉煌也更为伟大。往来的商队与僧侣、使节与游客、学者与工匠、朝圣者与艺术家、得胜之师与败军之将、逐水草而居的族群与迁徙的部落,一支支驼队运载着货物,更运载着思想、科技、艺术和宗教。在丝绸之路所构筑的时空中,交流与交往加深了不同人们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地名中打了深深的烙印。

2.

  年,吐鲁番地区撤地设市:撤销吐鲁番地区和吐鲁番县级市,设立吐鲁番地级市,市政府驻地高昌区。而“高昌区”这个名字的确定,着实花了一番功夫。

  “当时备选的名字有很多:车师、西洲、高昌、交河等等,都是吐鲁番历史存在或现今使用的著名名称。”吐鲁番市民政局副调研员刘陶贵说,“最终选择高昌,看重的就是这个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吐鲁番历史、文化、民族、语言、宗教的变迁就是吐鲁番地名的变迁。”

  公元前1世纪,汉王朝在吐鲁番建立高昌壁。公元年,前凉政权在此建立高昌郡。公元年,阚伯周在此地建高昌国。高昌文明根植于中原,无论是语言文字、生活习俗,还是文化传承以及宗教信仰,都与中原息息相通。不但向世人展现了这里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更充分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重新启用百个老地名

  新疆地名,不仅是对昔日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交流的记忆,还印满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印辙。

  “有没有哪个地名是你印象最深刻或者最骄傲的?”记者问克拉玛依市民政局局长张国栋。

  “当然就是克拉玛依这个名字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黑油”之意。年7月6日,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挺进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的黑油山。同年10月29日,第一口油井完钻、喷出工业性油流,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宣告诞生。随着油田的成长,克拉玛依于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这个地名蕴含的是一部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奋斗史,一部披肝沥胆、众志成城的创业史,更是一部迎难而上、激人奋进的发展史。

  新疆地名就是这样,与新疆各民族迁徙历史历程相伴相生。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的丝绸之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年1月21日,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而通”,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

  新疆地名再一次触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3.

  世界上没有几个地方像新疆这样,有过几大文明的汇集、无数民族的融合。

  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地方像新疆这样,能同时并行20多种语言文字,几大宗教同时被信奉。

  正因如此,在新疆,不管是沙漠里“死去”的古城,还是现存的地名,考证起来都可能会让一个饱学之士迷惑。

  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新疆民政人、地名人做好地名普查内业的诀窍。“不能让新疆丰富的地名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流失啊!”张玉年说。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因玛纳斯河在这里有一个小拐弯而得名,居住民族以哈萨克族为主。村里的一些路名,世世代代被沿用下来,村民们叫习惯了也不知道来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为了求证这一问题,搞清楚这些哈萨克语的路名来历,普查员遍访村里的老人和语言文字专家,最终确定了6条主要道路名称,却耗时3天。

  喀什地区泽普县内有的地名同时拥有汉语、维吾尔语、塔吉克语三种叫法。选取哪一种最为准确、贴切、科学?正音正字、去伪存真、去大就实、去繁就简,该县本着这一原则对地名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评估论证,并发布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建议。

  “多语言地名是新疆地名工作的一大特色。”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档案科科长翟军娓娓道来,“乌鲁木齐是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阿克苏是维吾尔语‘白色的水’;塔什库尔干,来自塔吉克语,意为‘石头城堡’;察布查尔来自锡伯语,有‘粮仓’之意。”

  为了把少数民族地名翻译搞准确,自治区民政厅在年7月发布《少数民族语地名汉字译写规则·维吾尔语》地方标准,同年12月被民政部列为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家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的空白。

  “抢救、挖掘、保护地名文化,正是新疆地名普查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张贞德说。

  历史的分量,只有历经岁月的沉淀才会更显厚重。时代的脚步,只有饱经艰难的洗礼才会愈发坚实。经过历史与时代的历练,关系国家安全、领土完整,体现民族大义、丝路精神的新疆地名犹如挺立荒漠、千年不朽的胡杨,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丝路文明延续、传承,并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再次焕发光彩。

  而对于新疆人来说,每一个地名都深藏着自己酸甜苦辣的故事,饱含着浓浓的乡愁。那个地名所在的地方,就是家!

往期精彩

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主要精神是什么?27日的民政部视频会议是怎么部署贯彻落实的?

13部委联合发文使出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三板斧”:一简政放权二强化监管三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为什么吃低保的少了,村民反而满意了?

回乡调查

赞赏

长按







































约惠白癜风医院献礼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zx/33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