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且学且思从教路,市第二中学英
吉林市第二中学校本培训
进德修业日新又新
学校的发展和振兴必须要有素质过硬的作战队伍。李福全校长就职之初,就把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落实。以“文化早餐”为依托,为教师提供发展之需的实用性文章,抓好教师学习,将教师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全力培养教师阅读、思考的习惯。领导班子作表率,学习落实最新的教育文件精神,研读办学治校谋略,为学校谋发展;青年教师转观念,撰写读书心得,举行读书沙龙,在汇报课中磨炼成长;骨干教师担责任,编写校本教材,介绍教育教学经验,在汇报课中实现核心素养落地。近一年时间,教师们体会着自我学习提升为课堂带来的新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着,学校形成了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其中,为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是李校长每学期都会为骨干教师布置的重要任务。此举,不仅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让全校教师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启示,也促进着骨干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发力点和助推器。
张慧,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班成员,吉林省中小学长白山教学名师,省级教师培训专家。
缘起
这个学期可谓是我参加工作30多年最头疼,过的最不安生,但却是最充实、思考最多、收获最大、最有成就感的一个学期。忙碌从寒假就开始了。
这些任务中,李福全校长布置的任务是最让我费心思的任务。为什么这样说呢?记得李校长在上学期期末全校教工大会上,众目睽睽之下给我留作业时还外加了一句话,“墙里开花墙外香”。我个人理解就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所以念好家里这本经对我来说的还真是一个挑战。
大家不会忘记,李校长来之后两次职称评聘的过程吧。参评的老师,不管是评上的还是因为指标有限暂时没有评上的,收获都是有的,那就是在准备说课和答辩的过程中的学习和思考。可能还有人至今也不太理解李校长的想法和做法,迫于无奈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任务。我自认为我比大家更清楚李校长这样做的意义。
貌不出众、语不惊人、智不超群的我,能成长到今天,能够站稳讲台,我认为,除了辛苦付出,还有一点运气。剩下的就是我比别人多了一些学习,外出学习被培训或是承担一些培训任务是我这些年的常态,所以说,我是伴着培训、学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
经历了学习和培训,我对一些事情有了一点自己的认知。我就谈谈我对教育教学的所学所思吧。
01
我的学习观
毫不谦虚地讲,我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模范了。从年的吉林市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开始,将近20年,培训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培训的足迹到过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过半百,我以为我的外出培训学习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有人劝我,该踩踩刹车了,消消停停回家当奶奶吧,这时候我这个奶奶又有了新的学习任务。
年3月,李校长刚来学校,我和李校的第一次面对面就是他向我传达吉林市教育局的通知。通知我参加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成员的遴选。经过省级专家评审,在全省报上来的20个人选中,最后吉林省选出4人上报教育部。全国各省市区(含港澳)共有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入选。就这样,我在周围人的错愕的目光注视下,作为吉林地区的唯一人选,又开始了孤独的也是艰难的为期三年的领航班的学习。
迫使自己学习,也许是出于一种敬畏。万一年龄上去了知识却在退步,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工作,对于一个老师而言,最可悲的事莫过于此。
打败你的不是对手,颠覆你的不是同行,甩掉你的不是时代,而是你传统的思维和相对落后的观念。唯有通过学习,才能有理念上的更新或者说观念的转变,行为也就会有所变化,才能跟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比如,智能手机、网络、人工智能的出现与普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变化。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与时俱进,就必须学习,一个环节脱节,就掉队了。
外出学习使用印象笔记、幕布做听课记录,比我年纪小的老师跟在我屁股后向我询问用的什么App,怎么用。
在教务处时跟干事学习Excel表格。现在组里的老师用电子表格遇到问题时,我基本上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学习是给谁学的呀?不是给你自己学的吗?
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样的。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课程内容在变、学生在变,教学手段在变,这就要求我们教育教学理念要新,教学方法要改,知识结构要变,才能培养学生也具备终身学习的本事,学会学习。
02
我的教师观
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吉林市搞了一个全市的拜师活动,可以跨校拜师。记得当时英语学科的市级导师寥寥无几,所以特别抢手。有些在吉林市已经小有名气的老师也想拜这几个导师为师。僧多粥少,导师一定会挑挑选选,这是毫无疑问的。记得当时我鼓足勇气给其中的一位导师打电话,表达我的心愿,想拜他为师。他说的话至今还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收的徒弟,三年之内要成为吉林市的名师,五年之内要成为省内名师,你能吗?”胆怯的我本来也是在组里老教师的鼓动下才打的这个电话,此时是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了。撂下电话,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思来想去的结果是,刻苦修行,练好基本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那位市级导师对所招徒弟的要求。我不知道怎么能成为名师,其实到现在我对于“名师”的概念也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想法在那时就开始萌芽了。优秀教师,我的定义就是你理想中的你的孩子的老师。
参加吉林省长白山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的培训时,一个最终极的培训任务就是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凝练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是难为死我了。我觉得只有教育家才配谈思想。这些年一直是默默地做一些事情,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没想当名师,更没想当一个教育专家或教育家,所以很少思考这个问题。
想来想去,我到上交任务时也没能准确地概括自己的教学风格。按部就班,守规矩就是我的风格吧。不论是当班主任还是科任。对学校的要求执行起来绝不含糊、绝不差样。严格遵守教育教学规律,绝不想当然地烂整。这就是我当老师的最大特点。
所以,没有风格就是我的风格吧。我为同期培训的同班同学们的教学风格喝彩,那么的赏心悦目,悦耳动听。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正在这时,我读到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高手无妙招》,我老高兴了。终于找到为自己遮羞的借口了。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教书31载后,才感觉做教书匠挺好。
03
我的学生观
随着年龄的增长,待学生越来越温柔。当老师越久了,胆子就越来越小,心也越来越软。对学生的一些做法也越来越理解。学生英语成绩好是学生有灵性,学生英语成绩不好也没有关系,慢慢来。教过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写对的学生,教过思维习惯没能养成上课眼睛直勾勾发呆的孩子。心态变了,每节课都尽力去发现学生的好。
深入了解学生后,你会心疼这些孩子的。在初中他们是老师的下眼皮,动脑思考的问题轮不到他们。所以我们在抱怨他们不动脑的时候,想想背后的原因吧。还有我们也会埋怨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其实家长们不懂教育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他们无暇教育,他们也很无奈。
有些教育规律是一万年不会变的。因材施教,就是其中之一。招生政策的改变,超级大校的出现,导致我校生源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天喊着因材施教的人突然发现自己不会上课了。
我好像又回到了一个新手的状态,新的焦虑不断在生成,真是束手无策了。一段时间甚至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了怀疑,在淘宝上买了一大堆有关英语教学的书籍,从头学习如何进行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写作教学、如何教英语,就像刚入职时的那样。
而且开始抱怨了,体会不到当老师的快乐了,因为工作没有成就感了。其中有六七年的时间,每当上课遇到学生鸦雀无声,对你的问题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开口就胡言乱语的时候,那个火呀腾地一下就能上来,转过身假装板书,告诫自己别发火别发火。
静下心、慢下来反思教育教学,恰恰是不好的生源促进了教学变革,促进了思考。在慢行的过程中也逐渐体会到了学生们的努力和进步,欣赏和享受了沿途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教育教学生命中美好的一面。我已经逐步适应了目前的这种状况,改变心态,耐心等待。
去年暑假去新疆旅游,到了吐鲁番,发现老天爷是最公平的,吐鲁番没有水和绿色,但却给了它甘甜的葡萄。人也是一样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天赋。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学生。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教师应该做“扬长”的教育,顺应学生的性格优势、身心优势和特征特长。这个优势可能不是今天的学习,但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优势,都可能转化成学生好奇心、自信等学习必备的品质,这个优势如果和未来的事业相结合,孩子的一生一定是幸福的。
虽然家长送孩子上高中是为了考大学,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这条路,家长不懂,我们是专业人士啊,我们应该明白会有更适合他们的事情,我们要做的绝不能用成绩来打击他们的自信,否则他们未来会更加的一事无成
有的老师口口声声说爱学生,但我们却不了解学生。所以说,既要爱孩子,还要懂孩子。懂,就是了解。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深入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身心特点以及学习状况。只有我们更专业,学生才能更幸福。
我当班主任带的第二个班级级2班,有一个学生,在高三时他的父亲突然去世。他在处理父亲的后事时请了几天假,又由于其他事情就开始断断续续的请假,耽误了学习。我当时也是由于年轻,还不到30岁,不理解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感受,缺少对他的关心。有一天他又没来,我情急之下就在班级说了几句类似他不懂事儿啦、这个时候更应该努力学习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啊等等这样的话。不知怎么这些话传到了他的耳朵,可能还有些走样。这个孩子再回到班级时,不似从前那样跟我近鬓了,与我疏远了。当时由于高三,班级事务特别多,我也没太在意。高考临近了,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我也与他谈心,但是对他来讲总是不疼不痒的,不起作用,我才意识到我们师生之间出现了隔阂。这时我开始反思,正是我对学生的不了解和不理解,沟通不及时造成了这个局面。高考的结果可想而知。
年4月末,这个班的学生毕业20年同学聚会。活动安排在学校高三楼的备一教室,模仿高中的一天学生生活。第一项就是班主任讲话。我说:“你们现在已近不惑之年了,都是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力量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做过一些让你们遗憾和后悔的事情吧。老师也一样。当年老师给你们当班主任时还不到而立之年,还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大,一定由于年轻做过或说过一些伤害到你们其中某些人的事情或语言,今天老师向你们道歉并请你们原谅,原谅我当时没能设身处地站在你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我记得我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事后,他非常激动地过来和我说,老师,您的话我都录下来了,我要带给我的女儿,让她听听爸爸的老师是怎样说的。由于自己的经历,对女儿培养的非常好,今年中考,考入了一中。
当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我这些年就过不去这个坎儿,在一个孩子失去父爱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没能出手相助,不就是因为我不懂这个孩子当时的处境吗。在学习上也是一样,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04
我的教学观
教学方法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循环,但每次重复时,都呈现出了类似螺旋曲线式的上升。也就出现了一些新概念、新名词,弄得我们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但是有些方法是是值得我们大家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比如自主、合作、探究。
3月末,吉林市教育云智慧网站来校给老师们进行平台使用的培训。因为培训师讲的太多太快,我们老师根本跟不上也记不下来,现场很乱。但实际上好多他讲的东西,老师们都会,因为和其他的手机或电脑操作差不多。就应该给一个任务让老师自己去摸索,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咨询或讨论,这样的效果一定会特别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zx/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