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历史文化之旅
除了自然资源丰富,吐鲁番还有着四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之一。这里已发现文化遗址多处,出土了4万多件文物,大量文物和史实证明,吐鲁番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四大文化的交融交汇点。离开葡萄沟的第二天,我们在坎儿井源景区参观了交河驿和坎儿井源这两处古代遗址,其中坎儿井仍在发挥现实作用。
“交河驿”体验驿站文化
景区门口虽然挂着“坎儿井源”的牌子,实际分为两部分。前段是古代驿站,即交河驿的展示馆。交河驿是唐朝时期西部贸易通道上重要的驿站,阳光下的交河驿景观城雄伟壮观。
交河驿站马帮也很有气势
古时的驿站是我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交河驿展馆内通过大屏幕和实景造型,展示了从长安驿出发,经凉州,玉门关等地到达交河驿,完成传送任务的场景。一路上,野狼谷,沙漠,雅丹地貌的真实再现,令人震撼!行走其间,仿佛身临其境。
“坎儿井源”寻找民间的文明
地处沙漠地带的吐鲁番,却绿洲成荫,瓜果甜美。这一切都离不开沙漠中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吐鲁番由于气候干燥少雨,雪水融化进入沙漠,照样会蒸发。当地勤劳智慧的百姓为了能将远处天山下的雪水通过茫茫燥热的戈壁滩引入到地面,便创造性地通过挖掘地下的暗渠,将地下水引至地面进行灌溉和生活用水。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水利工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坎儿井”工程。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坎儿井普遍存在于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吐鲁番的坎儿井全长约公里。
“坎儿井”基本知识点
1.“坎儿井”是什么意思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新疆维吾尔语则称“坎儿孜”。
2.坎儿井的构成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即地下河道。竖井是出运井下泥沙石砾的通道,也是通风送气口。井的深度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暗渠和地面的明渠相连接。坎儿井水注入涝坝,即蓄水池,然后引入渠道灌溉农田。
3.坎儿井的构造原理
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坎儿井并不因炎热和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走进坎儿井文化馆,地面上即可看到下面深达50米的坎儿井的源头。
乘观光电梯直达坎儿井的源头参观,这里通过实景和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的互动体验方式,亲身体验古人用一把把镐头,铁锹和一个个篓筐,手抬肩扛筑造了这伟大的中国地下运河。地下与上面有很大的温差,非常凉爽。
这是景区内真实存在的坎儿井
漫步景区,再次回望吐鲁番的历史,见证它的辉煌。
又见晾房
馕-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车辙印最深的地方,丝路驿站的历史和辉煌在交河驿展馆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作为沙漠绿洲生命之源的坎儿井,闪耀着吐鲁番人勤劳和智慧的光芒,照耀着古老的民族穿越沙暴走向未来。
白癜风饮食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zx/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