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馕的故事之一唐玄奘与吐鲁番馕的故
唐玄奘与吐鲁番馕的故事
作者:镜中的我
播音:肖雨
当吐鲁番馕越过数千年的流沙与唐玄奘相遇在一起时,当吐鲁番馕走进这位佛法大师的日常生活,吐鲁番馕与唐玄奘西天取经的传奇经历就紧紧联系在一起。
公元年,唐太宗贞观的第二年,在未经唐朝朝廷的批准下,一个现在看来很牛气的年轻人独自踏上了西行取经的漫漫苦旅。
这个年轻人就是唐玄奘,一个执着的修行者,也就是传说中孙悟空猪八戒的师傅唐僧。这一年,他29岁。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年),唐三藏法师玄奘西行印度求取真经。行至伊吾(今哈密),高昌王麴文泰闻讯即派使者前往延请。6天之后,半夜时分,法师仆仆风尘赶到高昌,只见麴文泰和王妃正专心致志诵经念佛,敬候法师。见面后,国王喜形于色,拜问甚周。
麴文泰笃信佛法。过了几天,玄奘法师要西去印度,高昌王婉辞相留,情真意切,请以弟子身份终身供养法师,并要求全国人都成为法师的弟子。玄奘重任在肩,执意不允,并以绝食明志。高昌王无计可施,只能听从,但是,他有条件,希望玄奘取经以来以后,在高昌国住三年,接受供养。另外,他还劝玄奘再停留一个月,宣讲《仁王护国般若经》。
每次讲经,麴文泰都亲自执香炉迎接法师入帐,并当着听众之面,跪在地上,请玄奘法师踏着他的背坐到法座上去。同时,也为他准备取经路上的物资。
讲法圆满当天,行装也准备好了。麴文泰设想周到,事无巨细,他度了4位沙弥,作为玄奘取经路上的侍者;还为他准备了30套法衣,新备了遮避风沙的面具、手套、靴袜;还有黄金两,银钱3万;另备有30匹马,力夫25人。为保证他在求法路上能得到照料,还给沿途的屈支等国写了24封书信,每封信都附大绫一匹为礼。为保证他的行路安全,高昌王还派殿中侍御史欢信护送他到叶护可汗处,并附绫绢匹及果味两车。临走那天,高昌王城全城出动,为玄奘送行。
麴文泰准备的随行物品,大到金银、力夫、车马,小到手套、靴袜、果味。为了支持玄奘法师求法,麴文泰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进行了极为精到的安排和考虑,可谓是倾心倾力、细心至极。这样一种情谊,实在感人。
但史料上疏忽记载一点,衣食住行,食为第一。忘了记载带了什么食物。茫茫戈壁,路途遥远,人烟稀少,时日漫长怎么可能不带干粮,确实是疏忽记载。要不然麴文泰那么精细诚心的人,怎么会忘了这么重要的事呢?其实他没忘。据传,他准备的食物当然是吐鲁番馕。而且准备了极其丰盛量大。他发动了高昌国50多名打馕高手和能工巧匠,打了各种花色点味的吐鲁番馕5千多个。一直伴随唐玄奘到达印度。可以说,如果没有吐鲁番馕,唐玄奘一行也坚持不到取经成功。到印度时,唐玄奘只剩几块吐鲁番馕了。当给印度日戒王介绍了吐鲁番馕的功劳时,日戒王大为惊讶,并当场尝了一块,对味道大为赞赏,立即命人试制,但未成功,并表示非常遗憾。
馕,外皮为金黄色,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
馕是新疆各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新疆的历史也很悠久,在我国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自治区博物馆陈列的吐鲁番出土的唐朝的馕,说明在两千多年前,吐鲁番人就会做精细美味的馕了。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在他们的诗篇中还描写过馕。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这首诗中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摘录了“食经”关于做馕的技术资料,可见馕在我国食谱中由来已久。
馕是一种圆形面饼。先以麦面或玉米面发酵,揉成面坯,再在特制的火坑(俗称馕坑)中烤熟。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
作为最古老的面食之一种,作为丝绸之路上西域面食的巅峰之作,从它在沙漠边缘流传的那一天起,无论是它身世的命运寓意,还是它被演绎的传说,都充满着苦行的象征——像一条圆形的沙漠之舟泅渡着苦行的旅者。
从长安往西,出了玉门关,就是西域了。再往西行,就是千里戈壁,漫漫黄沙,夏季灼热,冬季苦寒,了无人烟。无论是从长安往西,还是从西域往东,都意味着一场艰难的苦旅。
馕,作为一种最坚韧、最耐热、最易保存的食物,就在这炎热而蛮荒的大地上生存和延续着,陪伴并照看着一队又一队驼队丈量着艰涩而漫长的苦行。
伴着漫天的黄沙和烈日灼心的太阳,这沙漠上的黄金食物——馕,就成了他唯一的苦行伴侣。从敦煌往西,跨越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唐玄奘就是一路在馕的帮助下才得以走完这漫漫求经之旅。
在漫长的沙漠苦旅中吐鲁番馕给唐玄奘带来了更多的人文温暖。他命运中苦旅的因子和吐鲁番馕也紧紧叠在了一起。
在唐玄奘眼中,吐鲁番馕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他西天取经的功臣。正如吐鲁番的民谚所记录的那样:“馕是信仰,无馕遭殃”。只有经过了象唐玄奘一样在茫茫戈壁大漠中生命苦旅的人,才能体会到吐鲁番馕所包含人生中所有的深刻意义。
新闻热线
-
吐鲁番人民广播电台白癜风的治法白癜风的治疗办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ms/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