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历史医院前身铁道兵第

医院(医院)相册第5集

新疆篇(1)

铁五师 赵良勇

(医院在阿拉沟17公里驻地全景)

医院的历史轨迹

——写在《医院院志》、《医院相册》前面的话

当看到鲜红的八一军旗或听到响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每个当兵或曾经当过兵的人都为之精神一振。我也总是想起当年别亲人、离平遥、出晋南、过豫西、闯潼关,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向西,经过八百里秦川、驶过千百里河西走廊、跨过连绵不断祁连山脉、越过一望无际沙漠戈壁、踏入祖国西北边锤新疆,进入阿拉沟铁道兵第五师(以下简称铁五师)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情景。

当看到由红五星、飞机双翼、铁锚、钳子、铁锤等组成的铁道兵兵徽和听到《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军歌时,每个当过铁道兵的人就兴奋不已。我总是想起当年在铁五师七年的军旅生涯。阿拉沟的山,阿拉沟的水,阿拉沟的军营和军营里的战友,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特别是这首军歌,在军营唱,离开军营还唱,年轻时唱,年老时还唱,因为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还是当年的铁道兵。

我年12月入伍后,在铁五师原22团卫生队任炊事员、卫生员、文书。年22团医院,先后任卫生员、保管员、炊事员、给养员、政治处代理干事。年铁道兵兵改工后一直在中医院(医院)工作。先后任政治处干事、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工会主席兼办公室主任、行政副院长。直至医院撤销。

在医院近30年的时间,由于工作岗位的关系,医院过去的一些历史,医院过去的一些资料,对医院的历史有些了解。年我编写《医院院志》(以下简称院志)后,医院的前生今世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年,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以下简称铁十五局)编写《局志》时,我编写了其中“医院”一节,即《院志》。当年,医院党委书记王可华、院长吴际来、副院长陈卫峰、工会主席张公训等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医院老前辈院长任恩汉、院长王景标、副院长苏廷光、副院长褚福广、副院长石教月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他们的回忆为编写《院志》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年医院撤销时,医院一些珍贵资料和照片,我萌生了用文字医院历史的想法。一是用文字附加少数医院的事和人记录下来,再写《院志》;二是用图片附加少数医院的人和事突显出来,制作《医院相册》(以下简称相册)。

医院撤销后,我先后被分到铁十五局南京分公司、铁十五局四公司。年我改任调研员后,利用空息时间翻阅、医院库房的相关资料,收集、翻拍了相关照片,再写了《院志》并增加了年至年新的内容,釆用口头、书面、短信、   托克逊县和突克逊火车站

托克逊县,隶属于吐鲁番市,位于新疆中东部,天山南麓的吐鲁番盆地西端,属北疆、南疆、东疆三疆交汇之地,是出入南北疆的重要通道,县城北距乌鲁木齐市公里,南距库尔勒市公里,东距吐鲁番市50公里,西与和硕县、和静县相连。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著名驿站,它连通了北至迪化(乌鲁木齐)、东到吐鲁番、南达焉耆的驿道,为交通、邮政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兰新铁路、南疆铁路穿境而过,县城中心大十字海拔0米,是全国唯一的海拔“零点城”。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22个民族构成,维吾尔族占常住人口的76.5%,汉族占常住人口的16.5%,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常住人口的7%。

托克逊虽然地处“火洲”吐鲁番盆地的西部,但是它北靠天山,高山上融化的雪水和低洼的地势,给托克逊带来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是吐鲁番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上图为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简称吐库一线)的突克逊站。

  鱼儿沟、烽火台和鱼儿沟火车站

鱼儿沟(当地人称沟口),在艾维尔沟和阿拉沟交汇处,距乌鲁木齐市多公里,距突克逊县城50公里。曾经是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人民政府、鱼儿沟镇、鱼儿沟街道办事处、石烽镇鱼儿沟社区所在地,现在是突克逊县阿乐惠镇(镇政府设在突克逊县城)鱼儿沟社区所在地。著名的鱼儿沟和阿拉沟古墓葬就在此处。

烽火台。伫立在鱼儿沟、阿拉沟、艾维尔沟三沟相汇之处的标志就是古烽火燧,即:烽火台(又称石垒),是唐代所筑,也是新疆保存比较完整的烽火台之一,距鱼儿沟火车站约米。烽火台以砾石为主、土坯为辅城堡式建筑。

鱼儿沟没有鱼,鱼儿沟往西为艾维尔沟,有石灰窑、煤矿、铀矿等。艾维尔沟与阿拉沟是两条东西向的平行山沟,一山之隔,阿拉沟比艾维尔沟大。艾维尔沟煤矿也比较大,出产的焦炭主要供应新疆八一钢铁总厂。

鱼儿沟火车站,距喀什站公里,距吐鲁番站公里,现为四等站。鱼儿沟原是个不出名的小镇,鱼儿沟火车站的名声比鱼儿沟镇的名气大,因为这个站是火车通往南疆的咽喉,在古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阿拉沟,(蒙语意:因这里阿拉草生长较多而得名。也有维语意:神仙沟之说。)位于天山山脉,东西走向。北侧为木孜鲁克山南坡,南侧为天格尔山北坡,中间是一条发源于天格尔峰天山一号冰川、至西向东、四季流淌的阿拉沟河,这条河出阿拉沟后入突克逊渠流入吐鲁番艾丁湖。阿拉沟,东起阿拉沟口以东米处,西到奎先大坂东侧,全长公里,深度10至米,平均宽度米,最窄处仅能过车,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阿拉沟,又称“四季沟”,从沟口到奎先大坂,一路上能领略到春、夏、秋、冬的四季感受和风光。

阿拉沟,是古丝绸之路的“天山道”。由内地西行至吐鲁番后,从托克逊西行到鱼尔沟镇进入阿拉沟,翻越奎先达坂,经老巴伦台进入伊犁地区,再经那拉提西行到伊宁进入中亚地区。阿拉沟,林则徐来过,边塞诗人岑参来过,而他们的足迹早已被时光的河流冲走。

阿拉沟的景观跟江南截然相反,朝北的山坡绿草如茵,山花含笑,朝南的山坡岩崖裸露,色泽斑驳,宛若天然壁画。阿拉沟,不是青山绿水,而是山不青水秀,沿途的胡杨树在红柳、白杨树中傲然挺立,河滩上一束束低矮的灌木丛中偶有野兔、黄羊、雪鸡出没,露出生机。阿拉沟河里的鹅卵石清晰可见,聚集着许多的小泥鳅时隐时显。雪莲、麻黄、甘草、蘑菇等植物在沟内长年生长。远处的山峰白雪皑皑,在阳光下闪着粼粼荧光。

阿拉沟,曾是中国军事核工业的摇篮和军工基地,有中国西部最大的原子铀矿(后被掩埋)。在阿拉沟附近的大山里,有马兰核试验场后勤基地,老一代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邓稼轩等人,以及聂荣臻元帅、张爱萍将军等都曾经在那里指挥过一次又一次核试验。

  阿拉沟内的军工厂

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我国在军事上的包围、经济上的封锁,越南战争逐步升级,把战争扩大到老挝、柬埔寨和整个印度支那,并不断对我国领空、领海进行侵犯和挑衅。前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几百个与我国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和合同。印度越过控制线,对我国进行骚扰,发动战争。面对这种情况,中央在年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从这个时候开始,新疆的军事工业进入了建设阶段。

从年起,新疆先后建成了库尔勒半自动步枪厂、乌鲁木齐手榴弹地雷厂、库尔勒7.62枪弹厂、和静82迫击炮弹引信火工品厂、库车硝铵炸药厂、库尔勒工模具厂、乌鲁木齐标准件厂。

年,新疆遵照中央关于军工建设要“靠山、分散、隐蔽、进洞”的方针,筹建了第一批“小三线”军工厂,即新疆东风机器厂(82迫击炮弹引信)、新疆胜利机器厂(82迫击炮)在阿拉沟落户。

年,中苏珍宝岛之战后,新疆按照中央决定又在阿拉沟抢建了“大三线”的星火(40反坦克火箭筒)、燎原(40反坦克火箭弹)、曙光(40反坦克火箭弹引信)机器厂。

东风、胜利厂为新疆属军工企业。星火、燎原、曙光厂为中央部属军工企业(后燎原、曙光合并为一厂)。

从阿拉沟沟口往西的军企及附属单位以次为:丰收电厂、公路段、新疆医院(医院),东风、胜利、星火、燎原、曙光机器厂等。

随着这些军工企业在阿拉沟的落户和发展,各项设施逐步完善,设有粮食局、派出所、邮局、书店等,各个企业的俱乐部、办公楼、医院、商店、学校、电视台、灯光球场、露天电影院相继建成,昔日的荒山峡谷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人气兴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80年代后期,燎原、星火厂并为北方机电总厂迁往山东泰安;胜利厂先后被新疆十月拖拉机厂、新疆康普有限公司兼并;东风厂迁至乌鲁木齐转为私营企业;丰收电厂合并到乌鲁木齐市红雁池第二发电厂;医院搬迁至乌鲁木齐市医院合并(现名称:自医院)。(注:三线工程,指的是自年起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的建设。三线工程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大三线”为国家级的,“小三线”为地方级的。)

南山矿区。随着军工等企业入驻阿拉沟,新疆自治区从年6月起在这个地域先后设立了县级政权的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革命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人民政府。在这之前,这个地域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管辖。南山矿区主要河流有3条,分别为阿拉沟河、艾维尔沟河、祖鲁木台沟河。

南山矿区下设东风、星火、艾维尔沟3个街道办事处(也有阿拉沟、鱼儿沟、艾维尔沟3个街道办事处之说)。辖区内居住有汉、维吾尔、满、蒙古等17个民族。

年,因修建南疆铁路,铁道兵等入驻南山矿区后,人口超过10万。

南山矿区虽属乌鲁木齐市辖区,但这里却离乌鲁木齐市公里(南山矿区政府至乌市市区)。

年8月,南山矿区更名为乌鲁木齐市南泉区,区政府从阿拉沟内搬到阿拉沟沟口鱼儿沟烽火台附近。2年3月,因军工企业等撤离,南泉区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区政府驻地由鱼尔沟迁至达坂城镇。

阿拉沟乡和阿拉沟火车站

阿拉沟乡,地处天山深处的山地峡谷地带,位于和静县城东北。乡政府距和静县城公里,离阿拉沟沟口约48公里,距托克逊县城约7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约公里。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纯牧业乡,省道和南疆铁路贯穿阿拉沟乡境。

阿拉沟乡,下辖阿拉沟村(原红山大队)、夏尔尕村(原跃进大队)、乌拉斯台查汗村(原乌拉斯台查汗牧场)3个村,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万亩,森林面积亩。共有牧民余户余人,其中蒙古族占98%。

阿拉沟乡:年9月成立八一人民公社;年11月改名为阿拉沟人民公社;年11月更名为阿拉沟乡;年10月前隶属和静县巴仑台区;年10月改为和静县直属乡。

现在的阿拉沟乡政府办公楼是原军工医院,乡中心小学是原曙光厂的职工子弟学校。

铁五师22团卫生队驻地就是阿拉沟乡政府(原八一公社)所在地。(上图为阿拉沟乡政府办公楼、乡中心小学和南疆线上的阿拉沟站。)

南疆铁路、吐库一线、吐库二线和延伸线。

南疆铁路,东起兰新铁路上的大河沿吐鲁番站,向西穿越天山山脉经库尔勒、阿克苏、阿图什到达新疆的最西部喀什市,全长公里。南疆铁路分吐库一线、库尔勒至喀什、吐库二线、南疆铁路延伸线四段工程。

(一)吐库一线(吐鲁番至库尔勒),东起兰新铁路上的大河沿吐鲁番站,向西经托克逊、鱼儿沟、阿拉沟、巴伦台、和静、焉耆,到达库尔勒市,全长.5公里。年动工,年8月开通运营,这段铁路主要由铁道兵修建。

(二)库尔勒至喀什段,年9月动工,年12月开通运营。

(三)吐库二线(吐鲁番至库尔勒),东起兰新铁路上的大河沿吐鲁番北站,向西与吐库一线并行,经托克逊、鱼儿沟后,不进阿拉沟,向西经乌什塔拉、和硕到焉耆,再与吐库一线并行到库尔勒,全长公里,7年5月动工,年6月开通运营。

(四)南疆铁路延伸线。

1、喀和~和若铁路:喀什到和田铁路客运,年6月正式开通。和田至若羌铁路也将在年建成通车。

2、库格铁路: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1公里,年动工,年将建成通车。

“同意阿拉沟方案”。二十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阿拉沟先后有煤矿、钢铁厂、丰收电厂以及一批国防军工厂入驻并开始生产。因此,修建南疆铁路对国防、工业、牧业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年3月中苏珍宝岛之战和毛泽东主席发出“要把天山搞活”的号召后,促使了中央领导在南疆尽快修建铁路的决心。修建南疆铁路有阿拉沟方案、依格尔方案和可可乃克方案。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需要出发,本着“靠山、分散、隐蔽、进洞”的方针,年12月5日,周恩来总理在国家计委呈送的报告上批示:“同意阿拉沟方案”。

(上图是位于哈尔滨松花江边的铁道兵启航纪念塔)

铁道兵竖起的又一座丰碑——南疆铁路。年,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批示,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命令,铁五师、铁六师和铁四师的19团、20团、铁道兵独立机械团及直属通信工程营,新疆自治区铁路工程局(初期称兵团南疆铁路工程纵队、兵团南疆铁路工程指挥部)、乌鲁木齐铁路局基建处(前身是年成立的艾维尔沟支线工程指挥部),承担起南疆铁路吐库一线的建设任务。

吐库一线,从吐鲁番过海拔米的鱼儿沟后,迂回展线沿阿拉沟而上,以最大坡度千分之二十二的坡道向海拔米的奎先冰大坂攀登后,继而又以最大坡度千分之二十二、长多公里的连续大坡道下降,过乌斯特、巴伦台,循乌拉斯台沟出沟口、出天山,到达海拔1米的和静,进入焉耆盆地后,跨越流沙河,抵达南疆重镇库尔勒。

吐库一线,共修建隧道30座,全长33公里,架设桥梁座。由铁五师承建的奎先遂道是这条线路的制高点。为了越过这个制高点,全线11次跨越阿拉沟,25次跨越乌拉斯台沟,在天山腹地绕了7个圈,有些地段桥遂相连或线路与遂道立体交叉。在修建南疆铁路吐库一线施工中,铁道兵共牺牲官兵人,其中铁五师牺牲人,铁六师牺牲29人,第二指挥部直属部队牺牲51人。

  (上图为铁五师在南疆铁路施工场面)

铁五师,修建南疆铁路的主力军。

铁五师年11月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后,全师5个团和师部及机械营、汽车营、修理营、建筑给水发电营、仓库、医院、教导队等师直、师后单位从成昆线、襄渝线、渡口支线陆续移师到新疆,担负起修筑南疆铁路吐库一线的光荣任务。

南疆铁路吐库一线,全长.54公里,铁五师承担吐鲁番经阿拉沟至乌拉斯台沟胜利桥.5公里的路段施工,铁道兵独立机械团、直属通讯工程营配属铁五师施工。铁六师承担从乌拉斯台沟至库尔勒公里的路段施工,铁四师十九、二十团配属六师施工。

阿拉沟这段,是南疆铁路施工难度最高,地质情况最复杂的区段。从“火洲”、“风洲”的吐鲁番大戈壁,到常年积雪、高寒缺氧的冰达坂,每一条路基、每一座桥梁、每一座隧道都有铁五师全体指战员的血和汗,有些地段甚至夺取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在这条线上,铁五师修建的有:最高的大桥冬德萨拉大桥;最长、半径最小的曲线桥哈尔戈哈特大桥;呈S型的燎原1号和2号隧道;进出口重叠高差为44米的八一隧道;在海拔多米、凿通米、控制南疆线咽喉的奎先隧道等,这些都给铁五师在南疆线的建设中留下了一段光荣的历史。

铁五师23团,这个当年的老虎团,在南疆铁路建设中又发威。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被中央军委授于“隧道攻坚老虎团”的铁五师23团,都以英勇善战,敢啃硬骨头,善打恶仗硬仗而闻名于世。特别是在铁路建设的生涯中,23团以善攻高、难、长隧道而著称。鹰夏铁路大禾山隧道、贵昆铁路首期工程狮子山隧道、二期工程梅花山隧道、成昆铁路青龙山隧道、手攀岩隧道、襄渝铁路长沙埧隧道、南疆铁路奎先隧道等,都是铁路线上的咽喉要道,23团不负使命,英勇顽强地完成了每一个艰巨任务,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英名。

奎先隧道,位于海拔米冰达坂,长米,年10月动工,年7月贯通,是中国海拔最高最长的隧道之一。

冰达坂,空气稀薄,四季不明,常年无雨,终年积雪,大雪不断,狂风不停,植被稀少,气候干燥,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参加隧道施工的23团官兵,克服高寒缺氧,胸闷气短,没有水源等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怕艰苦,征服自然,连续战斗,舍生忘死,胜利完成了任务,又在天山深处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开凿冰大板奎先隧道中,先后有47名官兵长眠在天山脚下,平均隧道每掘进米,就有1名军人倒下。

上图为铁五师22团开凿的八一隧道。此隧道进口与出口重叠,高差为44米。

上图为铁五师开凿的上新光3号隧道。此隧道进口与出口重叠,高差为48米。

燎原1、2号隧道为S形,乌斯托隧道为U形,新光隧道与新光站线路立体交叉,拱顶至路肩高差为35米。

南疆铁路吐库段沿线设37个站:吐鲁番、铁泉、珍珠泉、托克逊、望布、布尔加依、鱼儿沟、祖鲁木台、喀尔干特、夏格泽、星源、国光、阿拉沟、库林阿曼、德代沟、德文托盖、扎和萨拉、乌斯特、哈尔格、胜利桥、上星光、下新光、哈让古、巴伦台、胡斯台、大西沟、天桥南、莫嘎图、和静、八棵树、幸福滩、焉耆、包尔海、紫泥泉、塔什店、云崖、库尔勒东。(上图为南疆铁路沿线的各个小站)

  上图是南疆铁路吐库一线上的和静站。

上图为南疆铁路吐库一线的焉耆站。当年,驻扎在阿拉的部队,每年入冬前,都要统一组织车队到这里拉白菜,准备过冬。

  上图为南疆铁路吐库一线的库尔勒站。

(上图为鱼儿沟大桥)

铁五师从阿拉沟沟口向沟内往西的驻地。

阿拉沟过去只是游牧所经之地,沿途没有地名。铁道兵进沟以后就以公里命名,即:以阿拉沟沟口为起点,顺着沟口向沟内往西进入阿拉沟是多少公里就以多少公里命名,比如:医院地名就叫阿拉沟17公里。

铁五师师部,阿拉沟9公里-10公里;

铁五师21团,鱼儿沟口-阿拉沟口,(东风厂);

铁五师24团,阿拉沟30公里(胜利厂附近);

铁五师25团,阿拉沟39公里(燎原、星火厂);

铁五师22团,阿拉沟48公里(曙光厂附近);

铁五师23团,阿拉沟83-公里(冰大坂);

医院,阿拉沟17公里;

铁五师机械营、汽车营、修理营、仓库的油库等在鱼儿沟沟口-阿拉沟沟口。

新疆军区战时(野战)指挥部和野战仓库设在阿拉沟以南的大山里。阿拉沟还驻有铁道兵第二指挥部、新疆军区独立汽车2营和3营、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政府机构、兵团铁纵指挥部、兵团工一师二团、铁路部门、邮局、5家军工企业及各军工企业的学校、医院、商店、书店、招待所等。

医院,从云南金沙江畔、革香河边、虎头山下,到四川雅砻江下、安宁河滨、牛啃土上,再到新疆天山脚下、阿拉沟河畔十七公里,都出色地完成了本部队的工地救护、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等卫勤任务,为提高部队指战员旺盛的战斗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医院从年进疆到年离疆,门诊抢救、诊治伤病员4.5万人次,病房抢救、收治伤病员1.3万人次,手术0.6万人次。为本部队举办医助、卫生员、放射人员、心电图人员训练队(班)16次,有近百人参加了学习培训。

化验室荣获新疆军区“面向临床成绩显著先进集体”、铁道兵后勤部“学硬骨头六连先进单位”、铁道兵政治部、后勤部“克苦钻研技术面向临床服务先进集体”、铁五师“科技先进单位”、铁五师后勤部“集体三等功”。药房荣立铁道兵“集体三等功”并多次受到铁道兵嘉奖。手术室荣获铁五师后勤部“先进集体”。黄广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有近百人次荣立三等功。

医院在完成本部队卫勤保障任务的同时,抢救、收治了驻地其他部队的伤病员,抢救、收治了吐鲁番、突克逊、大河沿、鱼儿沟、艾维尔沟、阿拉沟、八一公社和南山矿区所辖企业大量的各族群众伤病员,医院、医院培训了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了实习或再提高的机会,并多次派出医疗队直接为各族群众服务,深受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好评。(医院在阿拉沟17公里驻地全景)

医院年8月28日在四川米易召开党委(扩大)会,传达了铁五师修建南疆铁路动员大会精神,医院官兵的思想壮况。年1月9日党委会进一步讨论分析了进疆问题。年1月31日医院党委就进疆问题做出了具体安排,要求二所2月5日前把病人全部办理出院,2月15日前包装完毕,准备进疆。

医院官兵年7月顺利移防新疆。其中,二所于年3月1日离开渡口,4月3日到达鱼儿沟临时居住;院部于年6月19日离开米易,6月29日到达阿拉沟17公里住帐篷筹备建院;一所于年7月14日离开米易,7月21日到达鱼儿沟临时居住。年8月5日医院召开了进疆后的第一次党委会。

医院一所、二所在鱼儿沟临时居住时,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闲置的医院。在一个最大的仓库,搭起了三顶特大号帐篷,摆放了一百多张病床,不分内科、外科收治男伤病员。在另外一个较大的仓库,搭起了四顶帐篷让女兵居住。剩余的一些仓库做了铁五师全师的药库。还有一些平房,做了辅诊所、急救室、女病房,又利用一个车库做了简便的手术室。男兵住在仓库前搭起的一排排帐篷里。在鱼儿沟短短的半年时间,诊治了大量本部队的伤病员。医院党委年12月19日的会议纪录上显示:一所收治人,二所收治人,手术97例。(医院在阿拉沟17公里驻地全景,图片为张德荣提供)

医院为了在当年入冬前把阿拉沟17公里的主要房建完成,这些昔日的白衣战士从8月份开始,不分官与兵,不分新老兵,不分男女兵,除留部分人员在鱼儿沟诊治病人外,全部住进17公里搭起的帐篷,投入到建房建院中。

(医院在阿拉沟17公里驻地全景)

医院在阿拉沟十七公里的营地,处在两山夹一河的位置,北面山脚下是一片高地不平、山石卵石同在、白杨树灌木同生的河滩地,河滩地南面是环绕营地流淌而过的阿拉沟河,河的南岸是省道,省道的南面是天山山脉的山脚。从医院营地的阿拉沟河上,有铁五师24团二营八连架起的一座小木桥和以铁轨、枕木为主建起的大木桥。小木桥供应急备用,亦可供行人往来,亦可站在桥上从河里吊起水来挑回食堂饮用。医院的唯一通道。

上图为张瀛在阿拉沟17公医院。图片来自《医院~岁月如歌》。

医院官兵,在高低不平的河滩上,顺着地势,刨灌木,平地面,打炮眼,炸石头,做地基,挑河水,和水泥,脱土坯,盖房子,修火墙,挖菜窖,在铁五师24团二营八连官兵、新疆建设兵团某连职工、丰收电厂职工、突克逊红旗公社社员的帮助支持下,在入冬前盖起了一座座崭新的房屋。

上图为张瀛(左4)、韩福魁(左3)、任恩汉(左6)、耿光跃(左2)等战友在阿拉沟院址合影。图片由任小平提供。

医院的宿舍、办公室、病房等,都是依照地势建起的各自独立的一个个小营房。这些小营房带有封闭的外走廊,室内净高三米以上。在小营房宽敞明亮的走廊上,每两间屋子中间有一个砖混结构的火炉,火炉与两个房子之间的空心墙壁相连。这个空心墙壁既是烟道,又是火墙,就像竖起的一道土炕。冬天在走廊上生火、烧水,屋内既暖和又卫生。宿舍和病房都是四张床,很宽敞。老兵们都说,这是当兵以来住过的最好房子。(在四川住的是铁皮房或铁皮屋顶房)

从艾维尔沟拉的煤,燃点低,非常好点,几张报纸就能把煤引着。煤火旺的时候火炉内会发出嘭嘭嘭的响声,有时这些嘭嘭嘭的响声会突然变大,把火墙摧裂甚至摧爆,弄的室内污烟瘴气。(据说,能发生这种摧爆火墙的原因,是因为艾维尔沟的矿石富含铀的原因)。

上图为王性良(二排左2)、任恩汉(二排左1)、刘金田(二排左3)等战友合影。(图片为任小平提供)

年一季度末,一所、门诊从鱼儿沟搬进阿拉沟17公里(外科暂留鱼儿沟),四月中旬担任起全师的送院、送检工作,收治了内科、传染科病人。化验室以17公里为主,开展了所有的检验项目,药房开展了供应室工作。到年底,医院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营房全部完成,所有的工作进入了常规状态。上图为任恩汉在新疆时留影。

医院营房各科室的大概位置是:沿着阿拉沟河大木桥前医院的大门,大门的两边分别写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大字(后又换为“扎根边疆,献身四化”),大门上方的弓形钢筋架上焊接着五颗鲜艳的五角星。进入大门前行不到百米是院内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主干道两旁,自西到东、从前到后、由高到低以次为干战宿舍、商店、三支部食堂、大礼堂、政治处、医务处、院务处、篮球场、辅诊所、一支部食堂、二支部食堂、外科病房、内科病房、休养灶食堂、电工房、药房、传染科病房等。

上图为副院长金品章与王迎湘合影。图片为王迎湘提供。

金品章,2年入伍。

王迎湘,河北临西下堡寺公社邵庄大队,年12月出生,年12月18日入伍,年9月入党,年12月13医院二所护士长(政干〔〕号),年12月任医务处正连职助理员,年6月8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兼护师(局人〔〕号),年9月任总护士长兼主管护师(院劳人〔〕号),2年12医院感染科科长兼信息科副科长(院劳人〔2〕39号),3年3医院防疫站站长兼感染科科长(院劳人〔3〕8号)

医院各科室年1月4日汇报年的工作情况显示:辅诊所门诊人次,透视0人次,理疗0人次,口腔人次,化验人次。一所收治人次,二所收治人次,手术室手术人次。

上图为副院长苏廷光(中)与李明友(左)、陈连祥合影。

苏廷光,山西临猗人,年12月出生,年9月陕西第二卫校毕业参加工作,年1月入伍,年6月入党。年4月任外科主任,年7月20日任副院长(政干〔〕号)。(图片为任小平提供)

医院年9月恢复内科、外科、传染科,床位张。

年5月11日医院党委扩大会上,医院的调编命令:床位,人员,干部,战士73。医院合编到医院,院部设在阿拉沟,设内科、外科、院务处、门诊部四个党支部,内科、外科、院务处三个食堂和一个休养灶。

上图为副院长王崇云(右2)与苏廷光、朱水根(右1)等外科战友合影。图片来自《医院~岁月如歌》。

王崇云,江西玉山县岩瑞公社人,年11月出生,年7月入伍,年3月入党,年1月19日任二所所长(政干〔〕号),年任副院长。

朱水根,上海市松江县泖港公社人,年5月出生,年3月入伍,年12月入党,年转业到上海市松江区医院。

副院长李凤歧,年6月5日汇报带领医疗队去托克逊的情况:3月21出发,6月2日返回。驻前进公社卫生院,医疗队有陈卫峰、杨光厚、刘合年、胡雄安、张改林、李东玉、田荣萍、武凤珍、杨金华、邱湘明、任光元等。

上图为李凤歧为当地维吾尔族群众讲授防病知识。后排从右到左以次为李凤歧、武凤珍、任光元、胡雄安。

胡雄安,四川宜宾县古锣公社人,6年8月出生,年3月入伍,年5月入党。

武凤珍,陕西延长县郭旗公社前陈家沟大队人,年3月出生,年4月入团,年1月入伍,年9月入党。

任光元,陕西靖边县东方红公社金鸡沙大队人,年7月出生,年1月入伍,年4月入党。(图片为任小平提供)

上图为刘合年(左1)、陈卫峰(左3)、杨广厚(左4)等在突克逊合影留念。图片来自《医院~岁月如歌》。

杨广厚,四川泸县白和公社,4年10月出生,年3月入伍,年3月入党。

上图为张公训(前左1)、石教月(前左5)、董恩清(后左2)、刘合年(后左3)、李诗海(后左4)张可俗(后左6)等湖北籍战友在阿拉沟合影。图片来自《医院~岁月如歌》。

石教月,湖北阳新县白沙公社人,7年1月出生,年3月入伍,年1月入党。年9月12日任供管股股长(政干〔〕号),年4月任院务处处长,年11月任副院长(政干〔〕号),年9月29医院工会主席(政干〔〕号),年1月21日任副院长(政干〔〕号)。

张公训,湖北阳新县人,7年4月出生,年3月入伍,年任内科政治协理员,年2医院工会主席。

李诗海,湖北嘉鱼县陆溪人民街,年9月出生,年3月入伍,年7月入党,年10月转业到嘉鱼县陆溪镇财政所后调入嘉鱼县检察院。

张可俗,湖北通山县杨芳公社晓泉大队人,年12月出生,年3月入伍,年11月入党,年转业到通山县纪委。

铁道兵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格是多少元
白颠疯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ms/54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