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我们在吐鲁番相遇可好

我国西部古老而广阔的土地,有个美丽的地方叫吐鲁番,几乎是所有中国人从小就向往的地方。这里有甜蜜的葡萄,有历史车辙踏遍的故国,这里还有一望无垠的沙漠....... 

吐鲁番,又称“火洲”,位于中国新疆天山东部山间盆地,是中国内地连接中国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有四千年文字记载。文化积淀深厚,从最早的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坎尔井、苏公塔、维吾尔古村落,已发现文化遗址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4万多件文物,出土文献中仅文字就达24种之多,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说明,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罗马四大文明体系的交汇点。现有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32处。

了解了吐鲁番的概况,接下来就跟着小巴郎去看看吐鲁番都有哪些好去处吧~

葡萄沟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吐鲁番市遥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峡谷中的葡萄沟,却别有洞天,景色秀丽。与沟外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进沟口,铺绿叠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溪流、渠水、泉滴,给沟谷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桑、桃、杏、苹果、石榴、梨、无花果、核桃和各种西瓜、甜瓜及榆、杨、柳、槐等多种树木,遍沟中,使葡萄沟又成了“百花园”、“百果园”。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闻名世界。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之一,博物馆的馆藏非常丰富,规模仅次于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馆藏文物余件,其中一级文物近百件,在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到唐代,也就是丝绸之路昌盛的多年之间的文物,80%以上都来自吐鲁番。

鄯善库木塔格沙漠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东缘,鄯善县城南,距首府乌鲁木齐公里,西行90公里可到达中国旅游名城吐鲁番。该景区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40公里,沙漠面积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沙漠。

库木塔格沙漠主要组成元素不是沙丘,而是沙山,库姆塔格在维吾尔语中就是“沙山”之意。站在鄯善老城向南望去,金色的大漠雄浑壮观、风光无限,千百年来与绿洲长相厮守,默默对视,犹如忠诚的恋人,给人无尽的遐想。

因千百年来风向交汇点始终在鄯善老城南端,从未向北移动,故未把鄯善城淹埋,是世界治沙史上“绿不退,沙不进”奇观的缩影,也是浓缩了世界各大沙漠典型景观的博物馆,更是诠释古楼兰王国消失的最后一片圣地。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约30公里的三堡乡,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

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世纪,初称“高昌壁”,为“丝路”重镇。后历经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火洲等长达余年之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10公里处的雅尔乃孜沟内的台地上。西汉时,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都城。唐代为西州所辖之交河县。唐王圾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今库车)。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交河郡。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艾丁湖

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南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43,仅次于约旦的死海(-米),被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

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还是一个面积比现在的湖水面积大倍的淡水湖泊。而今日艾丁湖,除西南部还残存很浅的湖水外,大部分是皱褶如波的干涸湖底,触目皆是银白晶莹的盐结晶体和盐壳,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月光湖。在艾丁湖边,人们很容易被海市蜃楼和湖面干涸的假象迷惑,因而往往陷入泥淖。这里四周望不见游鱼飞鸟,唯有不时掠过的成群小飞虫和偶尔在脚下窜过的野兔、小鼠。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状况和典型的荒漠景观,中外游客到此游览、摄影、探奇者络绎不绝。

坎儿井

吐鲁番有着与著名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骄傲--坎儿井。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采用,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垦地,途经吐鲁番县城,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

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临渠啜饮一杯“天然矿泉美容水”--坎儿井水,或入井下接待室品尝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或饮一杯水冲泡的名茶,荡气回肠,妙不可言。

火焰山

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吐鲁番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距吐鲁番市区2公里,毗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塔,周围葡萄园环抱,环境优美是游客、摄影爱好者的最佳首选景点,也是欣赏民族歌舞、品尝民族御宴的好去处。吐鲁番郡王府据史科考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务、指挥军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间吐鲁番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的中心。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吐峪沟石窟

吐峪沟石窟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吐峪沟石窟西距吐鲁番市约50公里。吐峪沟下游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麻扎村。民居建筑绝大多数在百年以上。下游西边的较高台地上为霍加麻扎。

维吾尔古村

维吾尔古村景区是由吐鲁番地区旅游投资公司投资兴建的以吐鲁番深厚的维吾尔历史文化底蕴背景,展示了浓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院群。景区位于交河故城脚下现有古老维吾尔自然村落之一的亚尔果勒村。维吾尔古村位于有数百年历史的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果勒村,毗邻交河故城,占地00余平方米,是一个展示维吾尔原生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的旅游景区,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

景区内维吾尔民俗陈列馆与传统民居交相辉映,立体地展示了维吾尔人历史变迁、生产劳动、民居建筑、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风貌,其中不少是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地原生态文化展示。

苏公塔

苏公塔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郊,距城约6公里。苏公塔又被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称为“吐鲁番塔”。该塔是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二世为纪念和表彰其父额敏和卓的功绩而修建的,塔始建于回历年(公元年,清乾隆四十四年)。额敏和卓是鲁克沁王的后裔,年出生于哈拉和卓,是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曾因维护祖国的统一,被清政府封为“扎萨克”。在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的斗争中屡建功勋,分别于雍正十一年(年)、乾隆二十一年(年)先后被封为辅国公、镇国公。乾隆二十三年(年),又被清政府授予郡王品级,第二年正式封为郡王。

据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相传说,苏公塔是清代维吾尔族建筑大师伊布拉音等人设计建造的,具有典的维吾尔族建筑特征。

一场秋风扫过,秋意更浓了。片片树叶飘落于地,带着眷恋,也带着无奈。一片落叶泛着黄,在寒风中打着旋,在空中久久的盘旋,不忍离去。秋风一阵接着一阵,地下已是厚厚的一层叶子,天越发的凉了。真是“一夜戈壁听秋风,明朝大地满树叶。”走在路上,裹紧了衣服,人们的脚步急匆匆的......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白癜风病看的好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ly/11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