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期历史研究发现中国最早的假肢
作者简介:丁兰兰,女,考古学硕士,新石器时代方向。原吐鲁番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现供职于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主要负责陈列保管兼部分社教工作。
文章来源:《大众考古》年2期
致谢:感谢作者授权平台发布此文!
本期值班编辑:小斋主人
正文从年起,我几乎每年都参加考古发掘工作,我很享受那种在揭露地层的过程中寻觅古代社会、探索古人生活的欢愉。我前后参与过10多次的考古发掘,几乎每一次发掘都会带给人惊喜,同时在每次结束时又总会有一些遗憾。我是学考古专业的,但在每一次的考古发掘中,我的感受跟诸多考古爱好者一样,对那些过去的我们熟知或不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在我的记忆中,出土了现知中国最早假肢遗存的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葬群的考古发掘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胜金店墓葬群地处吐鲁番市东面的胜金乡胜金店水库与火焰山之间的一片坡地上,在国道南侧,距吐鲁番40公里,和年我们在这里共发掘了墓葬31座。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胜金店墓地为距今—年,也就是中原的西汉时期。
我是在中途才参与到胜金店墓葬群的发掘中的,所以出土假肢的2号墓发掘时我并不在场。但是2号墓的声名是早早就传到我们耳中了。
胜金店墓葬群由于地处斜坡,当有雨水、山洪到来时,水来不及下渗就流开,而且每次雨水冲刷都会在地表留下新的保护层,所以有些墓葬保存特别好。经过千百年的沉积,2号墓上这层“保护膜”已经厚达50多厘米。跟胜金店墓群的许多墓葬一样,2号墓也是一座竖穴土坑偏室墓,即墓室位于墓道一侧,剖面看像一只靴子。比较特殊的是,2号墓除了在墓室内有一具骨架外,在墓道底部还有一具骨架,是一座双人合葬墓。两位拇指人一为男性,40岁左右,一为女性,年龄不详。
揭开这层表土,可以见到成片的芦苇、麦秆、黑果枸杞等盖在墓口。取掉蓬盖物,近长方形的墓口就暴露无遗了。墓道里填满了沙土草屑,往下大约清理了80多厘米,陆续见到木条若干、偏室口和墓道底部的女性人骨。人骨头北脚南,面向东,仰身屈肢,身子被一块毛毡裹住,头骨和四肢骨却露在外面(图一)。
图一墓葬出土情况
偏室内也充满了沙土,考古人员从北部开始清理(人的头向),慢慢地露出了人骨架和随葬品。人骨头在北,面向上,仰身屈肢,头骨破碎。从骨架上判断,墓主人为中年男性。随葬品不多,只有几个陶罐、两把残弓、一个木盘和一件形似船桨的木质品,正是这件木质品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和好奇。
该器物放置于偏室内骨架的一侧,其主体是用一块厚木板加工而成,长近1米。大约均分两部分,一部分宽扁,近似长方形,一面较为光滑,一面相对粗糙。宽7、8厘米,厚约2、3厘米。顶端正中竖排两个小孔,两侧各有一组7个小孔,孔内残留有皮绳。另一端慢慢收缩,截面逐渐呈圆形。过渡处缠有三圈加固的皮条,并且与上部分穿孔内的皮绳相连。圆柱形的部分,表面与上部分的粗糙面相似,直径约4厘米。端部呈楔形,套有一只18厘米长的牛角,牛角下穿有一个动物蹄子,看起来很像是木质品插在地上用于防陷的装置。(图二)
图二出土假肢
这件器物大家都从未见过,所以谁也不知道它的名称和功用。直到工作人员开始检点骨骼做年龄、性别登记时,发现墓主人左腿骨骼有明显的病变,股骨头颜色不同,更为严重的是该男性的左股骨、胫骨、腓骨、髌骨因骨质增生而牢固地生长在一起,股骨和胫骨形成了一个70度的夹角,腿不能活动(图三)。当时见多识广的领队说:这不会是假肢吧!众人一听,越看越像,可不就是假肢嘛!于是胜金店2号墓出土了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假肢的消息就传开了。
图三假肢复原图
仔细比较一下,发现木质品的宽扁部分与墓主人的股骨长度相当,若该器物为假肢无疑,那么这部分当用于固定大腿,皮绳穿过两侧的小孔即可起到与大腿绑定的作用。而上端的两个小孔很可能用于固定撑手的垫子,虽然出土时并未发现相关材料。如果解释为假肢,那么另一端的防陷装置也就找到了归宿。
吐鲁番盆地木器加工的历史非常悠久,已发掘的洋海、苏贝希等墓地都出土过大量的木器。从出土物来看,古代吐鲁番人很早就掌握了砍削、钻孔、雕刻、榫头卯眼、打磨、拼接等技术,所以用多种材料制作假肢也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难题。妙就妙在,古代人在身体受到损伤的时候竟能发明创造出这种代偿肢体,不禁使人对他们的智慧发出由衷地赞叹!
考古发掘虽然艰苦,但是每一次工作都会认识许多新鲜事物,总是能让我们眼前一亮,忘掉所有的疲惫和辛劳,同时也让我们深感对古人的认识之浅薄。所以上学时,老师曾说,考古工作只能无限地接近历史,而永远不可能复原历史。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治疗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jt/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