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小区域吐鲁番盆地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及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mm,蒸发量高达mm,可用水资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8℃以上。中午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
材料三吐鲁番地区民居院落空间层次丰富,包含露天室外空间(果园、屋顶、杂物院等)、过渡空间(门房、高架棚、棚盖、檐廊等)、室内空间(地上/半地下)3个层次。多样的空间成就了居民“移动式”居住方式。根据季节变化,住房有冬、夏之分。夏季用房开敞通透,东西窄,南北进深长;冬季用房较封闭,东西宽,南北进深短。
(1)根据材料一描述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在形态上的主要差异。
(2)依据材料说明吐鲁番盆地比哈密盆地水资源条件更优的原因。
(3)指出吐鲁番居民夏季在室内空间、过渡空间、室外空间停留的大致时段,并解释原因。
(4)分析吐鲁番夏季民居建筑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1)吐鲁番盆地深(相对高度大),面积小;哈密盆地浅(相对高度小),面积大;吐鲁番盆地四周坡度大,哈密盆地四周坡度小。
(2)本区域气候干旱,可用水资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吐鲁番盆地北部和西部都有高大山地,哈密盆地只有北部地区有山地分布且海拔相对较低,所以吐鲁番盆地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比哈密盆地大,水资源条件比哈密盆地好。
(3)正午时分,在室内空间(地上/半地下),利用地冷作用抵御酷热;上午和傍晚停留在过渡空间,高架棚、檐廊等遮阳和开敞的通风条件使气温相对适宜;夜间在室外空间,气候干旱,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散热效果显著。
(4)吐鲁番气候干旱,夏季太阳辐射强,房屋东西窄,可减少正午前后受热面积;开敞通透的结构利于通风散热;房屋南北狭长,利于形成“狭管效应”通风散热。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到20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几千倍,年平均气温14℃,极端高温达48℃,地表温度超过80℃。
材料二 吐鲁番盆地水资源量为10.62×m3,而引水量已达到饱和。过度的开采已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材料三 吐鲁番市政府规划加快引进优良的无核鲜食和高档酿酒葡萄品种,积极发展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汁、葡萄醋等的深加工。
(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农业。
(2)说明吐鲁番盆地的环境承载力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吐鲁番盆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行动?
(4)结合材料三,试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说明为实现上述规划需要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绿洲
(2)本区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
(3)关闭部分机井,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压缩农田面积,减小农业用水量,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推广滴灌技术,减小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消耗(或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生态移民,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4)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及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mm,蒸发量高达mm,可用水资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8℃以上。中午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
材料三 吐鲁番地区民居院落空间层次丰富,包含露天室外空间(果园、屋顶、杂物院等)、过渡空间(门房、高架棚、棚盖、檐廊等)、室内空间(地上/半地下)3个层次。多样的空间成就了居民“移动式”居住方式。根据季节变化,住房有冬、夏之分。夏季用房开敞通透,东西窄,南北进深长;冬季用房较封闭,东西宽,南北进深短。
(1)比较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在水资源上的差异及原因。
(2)指出吐鲁番居民夏季在室内空间、过渡空间、室外空间停留的大致时段,并解释原因。
(3)分析吐鲁番夏季民居建筑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1)本区域气候干旱,可用水资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吐鲁番盆地北部和西部都有高大山地,哈密盆地只有北部地区有山地分布且海拔相对较低,所以吐鲁番盆地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比哈密盆地大,水资源条件比哈密盆地好。
(2)正午时分,在室内空间(地上/半地下),利用地冷作用抵御酷热;上午和傍晚停留在过渡空间,高架棚、檐廊等遮阳和开敞的通风条件使气温相对适宜;夜间在室外空间,气候干燥,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散热效果显著。
(3)吐鲁番气候干旱,夏季太阳辐射强,房屋东西窄,可减少正午前后受热面积;开敞通透的结构利于通风散热;房屋南北狭长,利于形成“狭管效应”通风散热。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地下水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约小时。当地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扩大“春提早”“秋延晚”鲜食葡萄品种的种植面积,生产反季节鲜食葡萄,由原来以制干为主,鲜食为辅,向鲜食与制干并重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吐鲁番地区大力推广滴灌技术的实施与应用,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吐鲁番葡萄现已成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l)写出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吐鲁番地区生产反季节鲜食葡萄的原因。
(3)说明吐鲁番葡萄向鲜食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4)说出当地大力推广滴灌技术的理由。
参考答案:
(1)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顺地势流到山麓地带,因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粒径较大且疏松,利于地下水下渗及存储。
(2)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使寒冷期缩短;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扩散,生长期较长;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培育了优良品种;知名度高,市场需求量大。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糖分较高,口感好;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善及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反季节葡萄的种植,错峰上市,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销售鲜食葡萄利润更高。(任答四点即可)
(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精准施肥;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有效缓解土壤盐碱化;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任答两点即可)
典型例题五: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吐鲁番市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兴建了一个汽车试验场,每年可吸引国内外多辆新研发的汽车来这里进行高温暴晒试验。新车型样车在运输途中,一般都罩有保护外衣。样车一般要在这里待上1—3年,荒芜的沙漠为当地带来每年上亿元的经济收入。在此之前,汽车的此类专业测试要到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汽车试验场进行。下图为吐鲁番盆地示意图。
(1)简述吐鲁番建设暴晒试验场的意义。
(2)说明吐鲁番建设暴晒试验场的区位优势。
(3)推测吐鲁番汽车试验场可进一步拓展的测试项目。
(4)分析为样车罩保护外衣的目的。
参考答案:
(1)为汽车厂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汽车厂改进技术,提高汽车质量;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拉动汽车试验场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推动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
(2)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土地廉价,使用成本低;劳动力廉价,測试成本低;中国及周边邻国市场广阔(任答3点)。
(3)荒漠、戈壁越野性能试验;密闭性试验;抗大风试验。
(4)防止样车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防止外形设计被偷拍仿造。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我国天山南坡的吐鲁番盆地,当地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古人创造的坎儿井,下图示意坎儿井结构。坎儿井所在地区地层质地坚实。
(1)说出竖井至绿洲的沉积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分析坎儿井能在吐鲁番修建的自然地理条件。
(3)指出坎儿井修建后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冲积扇。河流或冰雪融水携带砾石泥沙出山口后,由于地势平坦开阔,流速减缓,携带的砾石泥沙沉积而形成。
(2)吐鲁番盆地北部天山的冰雪融水,为坎儿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当水流出山口后,渗入戈壁地下变为地下水;吐鲁番盆地北高南低,沿地势引水,自流向盆地;坎儿井地层质地坚实,挖好后不易坍塌等。
(3)修建后,地表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减少;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增加。
典型例题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我国天山南坡的吐鲁番盆地,既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之乡”,又是著名的黑羊养殖基地,其所产黑羊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地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古人了创造的坎儿井,下图示意坎儿井结构。坎儿井所在地区地层质地坚实。
(1)判断竖井至绿洲的沉积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分析坎儿井能在吐鲁番修建的自然地理条件。
(3)指出坎儿井修建后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4)有人建议吐鲁番缩减葡萄种植面积,扩大黑羊养殖规模,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冲积扇。河流或冰雪融水携带砾石泥沙出山口后,由于地势平坦开阔,流速减缓,携带的砾石泥沙沉积而形成。
(2)吐鲁番盆地北部天山的冰雪融水,为坎儿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当水流出山口后,渗入戈壁地下变为地下水;吐鲁番盆地北高南低,沿地势引水,自流向盆地;坎儿井地层质地坚实,挖好后不易坍塌等。
(3)修建后,地表径流量减少,蒸发减少,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增加等。
(4)赞同。黑羊质优价高,经济效益好;羊肉加工等促进就业;促进当地退耕还牧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现今全国葡萄种植区域过多,葡萄价格下降等。
不赞同。当地种植葡萄自然条件好;葡萄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养羊过多会造成草场过载,生态环境破坏等。
典型例题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文)《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31m)和夏季气温最高(47.8℃)的地方。
(1)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16mm,蒸发量mm,是中国的干极。分析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很少的原因。
(2)分析火焰山地区的房屋(上右图)是半地窖式(一半埋在地下)的原因。
(3)评价吐鲁番地区气候对种植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①吐鲁番盆地地处欧亚大陆腹心,深居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海洋中湿润的水汽不易到达;②吐鲁番地区为盆地地形,周高中低,不利于水汽进入;③吐鲁番盆地周围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干旱区,水汽来源太少;④吐鲁番地区植被稀少,植物蒸腾水汽少;⑤吐鲁番地区是内流区域,无大江大河大湖分布,所提供的水汽少;因此降水较少。
(2)①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日(年)温差大;②夏季(或白天)太阳辐射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的照射下,气温较高,人类居住在地下气温降低、凉爽;③冬季(或夜晚)气温低居住在地下有利于保温。
(3)有利:①吐鲁番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不利:①吐鲁番地区的多灾害性(大风、沙尘暴、干旱、干热风、持续高温等)天气,不利于发展种植业;②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积温较低,农作物生长期短;③年降水量少,蒸发量特别大,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典型例题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葡萄集中产地之一,当地果农每年冬季都会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一段时间之后再把葡萄植株从土里取出来放到葡萄架上。夏季葡萄收获后,果农们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出的葡萄干糖分保留多、不发酸、色泽碧绿、状如珍珠,其“无核绿葡萄干”享誉世界。
初酿出来的葡萄酒口味生涩,需贮藏(要求温度维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一段时间待其自然老熟后,才会芬芳浓郁、口味醇厚。渤海湾沿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下图为我国葡萄集中产地分布图。
(1)分析吐鲁番产区的葡萄多用于晒制葡萄干,而渤海湾沿岸产区的葡萄多用于酿酒的原因。
(2)说明吐鲁番产区的果农每年冬季都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的原因。
(3)地中海沿岸葡萄产区的果农常在葡萄园的地表铺放鹅卵石,而我国吐鲁番产区的果农却是在葡萄园地面铺盖秸秆。简述这两种做法共同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吐鲁番产区多用于晒制葡萄干的原因: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葡萄干便于保存和运输。渤海湾沿岸产区多用于酿酒的原因: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葡萄酒的市场需求量大;葡萄酒产业基础好,酿酒技术先进;临近渤海湾,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利于将葡萄酒贮藏至自然老熟。
(2)吐鲁番产区纬度较高,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寒冷;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可减少大风和暴雪天气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地下土壤湿度较大,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葡萄植株成活(次年从土中取出,可快速恢复葡萄植株的生长)。
(3)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都有利于减弱风力或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都可抑制杂草生长。
典型例题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吐鲁番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生产基地,年葡萄产量为98.7万吨,占全国20%,葡萄干产量约13万吨。年8月下旬,吐鲁番地区持续十天出现近40℃的高温天气。下图为农民在戈壁沙滩地面上晾晒葡萄图。
(1)分析年8月下旬,吐鲁番地区持续十天近40℃的高温天气对发展葡萄业的有利影响。
(2)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大部分是在荫房屋中凉晒,但这十天当地居民直接在戈壁沙滩上晾晒葡萄,请说明原因。
(3)吐鲁番地区葡萄品种有多种,含糖量高达20%以上。葡萄酒酿制有2多年历史,产品畅销国内外。请分析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酒工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持续出现近40℃十天的高温天气:
①气温高,热量充足有利于葡萄的快速生长和成熟;葡萄的光合作用加强,有利于提高葡萄的产量、质量和含糖量
②有利于葡萄的晾晒(缩短葡萄的晾晒时间)和收贮。
(2)①8月下旬吐鲁番地区白昼时间较长;连续十天出现的近40℃高温、晴朗天气,有利于葡萄的晾晒;
②这十天太阳辐射强,戈壁沙滩热容量小,地面升温快,地面温度高;(2分)有利于葡萄的晾晒,提高葡萄的质量。
(3)①吐鲁番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生产的葡萄产量高、质量高和含糖量高,原料丰富,质量好;
②葡萄酒市场广大,产品畅销国内外;
③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工艺高。
温馨提示
1.《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目录
3.《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4.《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zx/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