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维族
新疆的最后一站是吐鲁番,去之前看了很多人的游记,基本好坏参半,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去了,为了小学语文课本,为了葡萄和满街的维吾尔族。
去的时候是九月上旬,天气非常炎热,葡萄也刚刚下市,从乌鲁木齐乘坐的是绿皮火车到吐鲁番,大概是5-6小时。站台是一个不大的站台,车站外面有一排的卖葡萄的商贩。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去市区的汽车,所以我们拖着行李箱在烈日炎炎下找出租车拼车。
首先整体介绍一下吐鲁番:吐鲁番的地形分布非常散,主要由吐鲁番,托克逊县,鄯善县三个县市组成,每两个地方都距离30-40公里,中间基本没有什么人家。所以去那里玩最好的交通方式就是包车。
吐鲁番分布:吐鲁番,托克逊县,鄯善县
并且吐鲁番是一个沙漠偏干燥的环境,非常高温,有名的火焰山就在那里,而且土表层非常薄,基本是沙土,所以基本政府每年都在种树,每年都在死,再我们回来的路山,高速旁边都是挖机在工作,政府准备将20公里的沙土运出,换上可以种植植物的土壤,然后种上植物,据说这个方法已经初得成效。
就是这样一个第一眼你怎么都喜欢不起来的地方,当你深入的去了解她之后,你会对她念念不忘。
接下来就引出我们的主人公,送我们去吐鲁番市区和最后送我们去车站的美女司机。一开始没有觉得汉族的美女司机有什么特别,后来发现特别热心,特别健谈,从车站到市区需要开1个多小时的车,而且路况不是很好,由于在修路一路感觉在沙尘中驰骋。当我们到达青旅的时候,后备箱的行李箱已经布满一层厚厚的土。
吐鲁番维族有多少?因为去的时候刚好赶上了维族的过年-古尔邦节,所以路上饭馆80%都关门了。出租车基本都快停业了,因为维族司机都回家过节了,并且只有少部分维族司机听得懂汉语。所以可见吐鲁番的维族应该是比较多的,并且保持了一大部分原始性。
关于吃:
维族的主食是馕。在新疆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馕,尺寸从月饼一样小到锅一样大,厚度也是从薄到厚,口味有原味的,有撒大葱香的,有孜然满满的,还有瓜子铺满的,应该还有很多,不过我只见过上面几种。通常在乡下,一家三口一个月需要打一次馕,一次馕应该有20公斤的样子。城里现在不是每家都有锅口打馕和烤馕,所以很多家庭会去大巴扎里面买,一次买很多,基本放着不会坏。
美女司机和我们说,每个民族的烤馕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布尔津尝过哈萨克族的馕和吐鲁番的馕,的确我和我同学更偏爱布尔津买到的。
并且新疆由于自己生产葡萄,他们的早餐会盛一盘水晶葡萄,用葡萄配上馕,想想就感觉很优雅的样子。
于是我们在回来的火车上,买了很多葡萄和馕,早上都在享受着维式早餐,的确葡萄的过甜,用馕分担,馕的干涩,用葡萄润喉,很棒!
原谅我真的拍的很丑,吐鲁番的馕
关于结婚:
维族女子的服装色彩非常重,搭配她们立体的五官和曼妙的身材,异域的美铺面而来。
美女司机告诉我们,伴娘可能是这几年才在汉族中流行起来,其实在维族的婚礼上很早就有伴娘了,而且数量还不是只有一两个,并且加之颜值和服装,让维族的婚礼感觉非常容重。
维族结婚时,家中的每个女性都要为自己置办新衣服,并且都是挑选颜色最绚丽,材料最好的布料来做。对于金银维族的姑娘也是特别热爱,所以置办新衣之后,满手的金戒指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结婚这天,所有的维族女性都会穿上自己最艳丽的服饰,带上自己金银首饰,容重出席。
关于坐月子:
引出这个话题的原因是:我们发现维族的姑娘在没有生孩子之前身材曼妙到如同美人鱼,但是只有婚后或者生完孩子之后就发福到不可控制。答案就在坐月子里面。
维族姑娘生完孩子之后,是需要回娘家去做月子的,并且这个时候娘家会把家中滋补的都给自己闺女吃,所以三个月过去之后,身材就一去不复返了。当然我个人还觉得估计在婚后他们的审美应该有点偏胖为美,不然以女生对美的追求来说,瘦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关于割礼:
对于维族的大家庭来说还有一件事情是否非常隆重的:割礼。
百度了一下穆斯林貌似都需要割礼,美女司机说加重小男孩一般在6,7岁就要准备割礼,割礼这天整个大家族都会聚在一起吃饭,就和结婚,孩子满岁一样。家中女性都要准备新衣,男性都要准备好肉好久。而小男孩不管是否真的有需要割包皮,都会意思一下,让他流一点血,礼节之后小男孩应该在他们的心中就可以视为长大了,可以当作小男人来看待了。
关于生活:
维族的生活方式非常随性,每年年初的时候他们会去银行贷一些钱,政府会出一些免息小额贷款给他们用于种植葡萄。然后一年劳作之后,葡萄收获的季节,帮葡萄卖掉,卖掉的第一时间就会去把钱还上,守信用是吐鲁番这片土地上维族特点之一。
剩下的钱,女人会开始为自己置办新衣,买首饰,而男人则喜欢喝点小酒吃点小肉,基本能把当年的积蓄花完。到了第二年再重复着重葡萄的生活。
所以吐鲁番在十来年来,基本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市区还是只有两条街道,女司机说她从90年代来到这里,当初最高的楼,现在基本还是那栋楼,只会外墙重新刷了一下颜色。
最后我们问美女司机为什么喜欢吐鲁番。美女司机说:因为喜欢她的热!
这个我无法反驳,她说她离开了自己家乡,不管过安逸的生活,喜欢到处闯荡,然后来到了吐鲁番,这里热的气候和自己的脾气十分相投。即使皮肤黑了,但是在这里有自己的爱人,并且已经有个18岁的儿子,儿子很帅很孝顺,学的播音主持,烧的一手好菜,家中最不会做饭的就是自己,丈夫与儿子都比自己烧的好,所以自己只负责吃。开着出租车,给中外游客介绍着吐鲁番,一待就是20来年。
吐鲁番还有很多文化,比如和长城、运河齐名的坎井工程;火焰山,大沙漠,葡萄沟等很多景点,在这个城市里面,可以感受到人为了活着真的做了很多努力,这些智慧的结晶沉淀到今,展示给我们的时候平淡无奇,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坎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百科
去坎井路上,没有车,一家三口从我们身边路过,小男孩要求他爸爸把车倒回来接我们,笑的很灿烂,一家人应该听不懂汉语,但是非常友好,坚持也不要我们钱,觉得孩子开心就好!
随处可见的葡萄架
葡萄可便宜了,5块一公斤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zx/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