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史有关吐鲁番盆地的历史文化
吐鲁番盆地(英语:TurfanDepression,亦作Tu-lu-panpen-ti或TurpanPendi)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位于天山山地东端。“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它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中国地势最低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米以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营造防护林和加强灌溉管理,风沙已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吐鲁番”之称,最早见于明人陈诚所著《西域番国志》一书。吐鲁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蓄水”之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通名大辞典》释为维吾尔语,意为“都会”。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有四千年文字记载。文化积淀深厚,从最早的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坎尔井、苏公塔、维吾尔古村落,已发现文化遗址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4万多件文物,出土文献中仅文字就达24种之多,大量的文物和史实说明,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罗马四大文明体系的交汇点。现有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32处。
吐鲁番木卡姆与南疆流行的《十二木卡姆》虽然大同小异,但由于历史、地域不同而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别具一格的特点。
吐鲁番木卡姆被称为新疆十二木卡姆的古老源泉之一,流传中心地区是鄯善境内的鲁克沁。鲁克沁是吐鲁番郡王府所在地,历史上一度是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吐鲁番木卡姆》正由这里兴起发展并得到传播。
然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如今能将《吐鲁番木卡姆》全部唱下来的老艺人已经没有了。
《吐鲁番木卡姆》的显著特点是,它的一些曲调与内地汉族曲调十分相似,常常混杂出现陕西、甘肃民间的曲调。其演唱更接近于与内地相邻的哈密木卡姆;其次《吐鲁番木卡姆》中的每一部木卡姆都有两种不同的演出形式,即歌乐形式和鼓吹乐形式,后者节奏欢快明朗,鼓点花哨多变,曲调跌宕起伏,更具感染力。在使用乐器上,《吐鲁番木卡姆》也别具一格,除使用沙塔尔、弹布尔、都它尔等传统乐器外,还特别突出发挥唢呐、铁鼓、冬巴鼓和大、小手鼓的作用,前者在以歌乐为主,以弦乐表现曲调的韵致,叙事宛转,抒情流畅,余音袅袅。
《吐鲁番木卡姆》的歌词除由古典诗歌和民间歌谣组成,具有两种语体风格外,还使用了多音节的长句“艾则勒”格律诗,使木卡姆的唱词雅俗共赏,更加丰富多彩。
来源:百科
本期编辑:苟福荣
审校:孙瑜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xw/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