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例析2023高考地理视角
一、考向分析
①产业命题的方向是产业区位条件分析、产业重点环节与生产、经营方式的原因分析。试题体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区位,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环保减灾等地理观念。
②新技术、新材料、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环保绿色产业是命题的热点。农业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产业升级的变化过程及原因,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都是命题热点。传统工业侧重于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市场开拓与营销策略分析也很重要。
③教学时应建立工厂、公司模型、农村、农场模型、产业链经营环节过程模型、物流运输模型、街区商业布局变化模型,结合区域背景,调动影响产业布局与发展的各种区位要素去分析。加强讲练评,强化答题逻辑性及完整性训练,强化限时书写答题训练,必能提高成绩。
③产业试题的几个核心原理
A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策
1.重视技术,引进人才,培训员工;
2.强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关联性,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链价值体系。
3.互补性和关联性较强的生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共生。
4.发挥城市群的“头雁效应”,为新产业格局提供动能示范。根据区域比较优势,调度产业链互补,整合产业同质化资源,从而优化产业分工与布局。
5.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世界市场份额。
6.加强区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集群化建设。
B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现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意义)
①充分利用废弃物;
②综合利用资源;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C.碳中和、低碳经济、新能源产业的特点:
①可持续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化;
⑤循环化和清洁生产。
D不同地区的产业协同、产业关联的好处(意义)
①深度分工,分工细化,分工互补;
②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
③发挥比较优势,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产业链;
④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E技术壁垒、贸易封锁、经济脱钩问题的解决措施:
①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②加强科研协作;
③实施产业升级;
④扩大内需市场
⑤重视生产、管理、销售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
北疆的雪二、例题分析
1.(年海南高考地理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承诺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国际氢能示范区(图左)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中心,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
材料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
材料三: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图右)。
(1)分析北京氢能示范区落户大兴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条件。(6分)
(2)简述大兴氢能示范区的创建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的启示。(8分)
(3)如果选择荣华路的地下方案,说明选择该方案的合理性。(4分)
参考答案
(1)①大兴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土地较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示范区建设成本;
②新城区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为氢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
③位于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2)①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②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
③建立产业示范园区:
④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①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临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
②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
试题分析
(1)审题归类题型,属产业区位分析题。审题重点放在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条件上。透过题干文字材料关于氢能产业的介绍,得出集聚区的土地、产业基础、协作条件、市场、基础设施等对于該产业落戸新区有较大影响。
(2)对材料信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中心”延伸归纳观点,可以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共建绿色环保高科技产业;对信息“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的解读,得出观点“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对信息“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解读得出观点“建立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启示即答意义、值得借鉴的做法、影响效果。
(3)审题重点在于“地下”这个特殊情景,地下交通线对地面影响小表现为用地空间不占用地面,产生的噪声污染小。注意解读图例信息“绿化带宽10米”,结合回答。图幅中任何一图例的信息都必用,不用则必然失分,这是高考题的特点。
北疆的雪三、同主题训练
1.高考地理(江苏卷)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材料三图12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
(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6分)
(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技术:海量数据远距离、安全、快速传输技术的突破,降低传输成本;
设施:全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跨区域、跨网络传输成为可能;
政策:国家发展战略的启动;
市场:存在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
(2)资源:长三角周边大部分地区常规能源短缺,电力供应紧张;长三角枢纽服务辐射能力强,周边地区无须重复建设。环境:长三角周边工业较为密集,碳减排目标压力大,年均温高,夏季气温高,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
(3)从整体看:长三角建设数据中心,靠近市场,有利于减少数据绕转延时,提高时效性;降低长途传输费用;也有利于发挥长三角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促进经济发展。从本区看:带动本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为新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发展提供示范,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促进技术创新。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年为了促进葡萄生产绿色发展,“火洲”吐鲁番试点开展“智慧农业+智慧晾房”项目。在智能设备的精准控制下,新型滴灌代替传统漫灌,灌溉用水节约30%,葡萄亩产量增加约15%。葡萄干是由当地农民采用可移动到田间地头的智慧晾房,提前设定好参数,经热烘干3-4天完成(传统自然晾制需30-40天)。太阳能热烘干的葡萄干色泽均匀、更加洁净。通过前期试验,“智慧晾房”的投运大概节约60%的人工成本,产量提升约18%,销售产值提高近2倍。在农闲时,智慧晾房还是一个“光伏+储能”的微电网系统,实现自发自用和余量自动调节负荷用电峰谷,解决用能短缺问题。
材料二:由驻村工作队协调,村民合作社与10家智慧晾房供应商达成合作,由供应商提供技术和设备,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热烘干的葡萄干。合作社提供场地、原材料和人工服务。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智慧农业、绿色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使该项目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1)从气候角度分析吐鲁番传统葡萄干产业发展的优势。
(2)与传统晾房相比,简述采用智慧晾房的优点。
(3)说明“智慧农业+智慧晾房”项目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的原因。
(4)提出促使该地快速普及推广“智慧农业+智慧晾房”项目的可行性措施。
2.参考答案
(1)①吐鲁番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
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糖分高,葡萄的品质好;
③降水少,多晴天,蒸发量大,有利于长时间进行晾制;
④气温高,多热风,空气干燥,利于葡萄的晾制。
(2)①精准调控温度和湿度,使提高葡萄干的品质;
②“智慧晾房”晾制时间更短,上市时间更快;
③智慧晾房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避免损耗,不但增加成品的数量还减少人工成本。
(3)①“智慧农业”可以精准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提高葡萄的产量;
②“智慧晾房”可移动,较少葡萄的损耗,又能降低人工成本,农民增收;
③“智慧晾房”能缩短晾制时间,提高效率;
④“智慧晾房”农闲时是一个微电网系统,能缓解该地区能短缺问题,提高经济收益;
⑤政策支持。
(4)①加大智慧农业等的宣传力度,使村民能够提前了解它的优点;
②企业要积极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③让部分思想先进的村民做试点,进行深入的体验,切实感受到该项目的好处④要发展订单农业,降低村民的风险;
⑤要给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等。
大地作于.6.12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xw/1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