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校园里盛开的石榴花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市四中内初班班主任袁丽君以心作笔,初心不改,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传授知识的同时,架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爱的桥梁,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越开越盛。
拉长时间轴,袁丽君历时33个春夏秋冬的教师生涯里,硕果累累,馥郁芬芳。先后多次荣获优秀教师称号;被评为地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次,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两次。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袁丽君倾心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则是她以身作则促进民族团结的深情写实。
厚植思想根基让感恩融生命
“感谢命运的眷顾,让我在年少无知的时候遇见了您,在我迷茫时为我指引方向,给我力量、勇气……”这是一名叫阿依江乌斯曼的学生写给袁丽君生日贺信中的一段话。像这样的信,袁丽君每年都会收到很多,这些信件她都珍藏着。
袁丽君担任内初班班主任,一干就是16年。从一点一滴做起,厚植同学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强化讲文明、懂规矩、有秩序、重团结的团队意识。培育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袁丽君教育教学的根本遵循。
在袁丽君的带领下,内初班的学生不仅增强了团结奋进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树牢了民族团结意识,也在他们年少的心田里,根植了志在四方、报效祖国的感恩情怀。
狠抓固本之策让学识强本领
“学习让人远离愚昧,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你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学好报国本领,才能插上梦想的翅膀。”这是袁丽君经常教导学生的一句话。
自接过内初班班主任这副重担那天起,袁丽君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内初班的教育管理工作中。
袁丽君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矩意识,她时常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或跟班听课,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袁丽君把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理解和运用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通过阅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成语故事,促进语言积累,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年9月,52岁的袁丽君本该退出班主任一职,但学校经过反复研究,还是决定让她把当届内初班带完。接到校领导的通知,她再次欣然领命。袁丽君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并严格实施,3年下来,学生们的学识本领、人生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袁丽君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
挥洒大爱真情让温暖润心田
阿里木吾买尔是袁丽君第二届内初班一名来自吐鲁番市鄯善县的维吾尔族学生,刚到内初班时,一时不能适应新环境,生活、学习一度陷入窘境。袁丽君给了他慈母般的关爱。有一次,阿里木的家人打电话告诉袁丽君,家中有事无法来哈密与孩子团聚。为了消除阿里木的失落感,袁丽君把他接到家里给他做大盘鸡。阿里木眼里含着泪说:“袁妈妈做的饭和我妈妈做的一样香。”阿里木上初二时,袁丽君因病住院,得知此事时,阿里木难过地直掉眼泪。
来自吐鲁番市的吐尔逊阿依依米提在班里年龄最小,刚来内初班时天天闹着要回家,袁丽君不厌其烦给她做思想工作,经常让她与父亲通电话,逐步稳定了她的情绪。为了让她安心学习,袁丽君给她送去毛衣、围巾等生活物品,让她感受到亲人的温暖。经过3年努力,吐尔逊阿依顺利考取了内高班。她父亲见到袁丽君后激动地再三向她致谢。
心与心相连,情与情交融。细心的学生打听到袁丽君的生日,每年她生日那天,全班学生都会用国家通用语言、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英语4种语言为她唱生日歌,向她汇报学习感受和成长体会。
多年的带班和教学经验让袁丽君与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起亲人般的信任。全班几十名学生,只要有家长打电话询问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她都不厌其烦地一一反馈。
疫情防控期间,袁丽君为学生网络授课。为保证上课质量,她每天早起晚睡备课,紧张而超负荷的工作让她的腰疼病犯了,直到学校通知到校复课都没好。她硬撑着赶到学校,忍痛坚持上课。
袁丽君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块照片墙,每学期都要给全班拍一张合影,记录着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16年来,袁丽君带的内初班已经有多名学生分别考入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西安等地的内高班。有时走在街头,突然会有少数民族姑娘或小伙热情地跑过来跟袁丽君打招呼:“袁老师,您还认识我吗?我是您的学生啊。”
袁丽君带过的内初班学生一茬茬走,又一茬茬来,学生们私下里对她的称呼从“袁妈妈”变成了“袁奶奶”,称呼的改变只能证明岁月的更迭,而内心的亲近却代表了师生之间不可替代的真情。她就像校园里盛开的石榴花,红艳如火,却不骄躁,花落果生,默默抱籽成长,直到秋实硕累,籽满甘甜。
(记者褚惠芳通讯员魏云飞)
END
来源:哈密日报
原标题:《校园里盛开的“石榴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xw/1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