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尤其是8代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www.yunweituan.com/m/

柯尔克孜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的少数民族,有着多年的历史,公元前4世纪前,北方匈奴控制的众族,有一个叫“鬲昆”的民族,又称“隔昆”、“坚昆”,这些人就是柯尔克孜族的先祖,他们遍布在现在蒙古以北的吉尔吉斯湖一带,繁衍生息。

那么,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一部分柯尔克孜族人,大概范围从新疆的乌鲁木齐一路往南进入南疆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就是我们平时所称呼的新疆克州。他们基本上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生活习性,目前总人口大概16万人左右,

柯尔克孜族对婚姻奉行外婚之策,氏族中的直系或者旁系5代内的同族之间严禁通婚。另外,柯尔克孜族人跟其它氏族、部落和外族青年,哪怕是同吃母奶但没血缘的孩子,均不允许通婚。因此,男女双方确立关系前,首先要了解对方的祖宗八代。

柯尔克孜族对婚姻十分重视,而且形式繁琐、仪式隆重,具体包括:订婚、认婚和婚礼3个步骤。其中:

订婚,主要是由女方家操办,不像汉族是由男方家负责。但男方是以“相亲团”的身份,牵着一头羊,带上新衣服、金银首饰等彩礼,尤其是要准备一副耳环作为订亲信物,当场由未来婆婆先吻女孩额头,再将其戴上耳环,象征着女孩已正式成了自家人。

另外,男方姑姑还要帮女孩梳“订婚头”,并将男方送的民族首饰、漂亮服装、帽鞋一律给新娘穿戴上,由此同时,还要唱民族的“订婚歌”。在订亲宴会上,男方所带的彩礼按远亲和辈分送给女方家同级别亲属,然后,两家商定完婚时间等有关事宜。

认婚,是等订婚结束以后,还要办一场认婚典礼,但双方家长不必参加,只是由新郎带领嫂子和伴郎拿着聘礼去女方家,在距一公里处派人去女方家提请认婚,而新娘同样率嫂子及伴娘出门相迎。按柯尔克孜族习俗,认婚过后,男女各方都不能有违婚之意。

婚礼,这是最重要、最隆重的时刻,而且要连续举办3天。其中,很多习俗跟汉族的习俗却恰恰相反,比方说:柯尔克孜族的婚礼都是由女方家在操办,甚至在汉族里很讲究的3天回门,是回女方娘家,但是,柯尔克孜族新娘要回门的却是男方的婆家。

第一天、主要是由新郎率领父母、家人以及一些亲朋好友,并且牵着一头活羊和一些家禽等一些其它礼品,到新娘的家里下聘礼;

第二天、是整个婚礼的重头戏“结婚典礼”,典礼由村内长老或者老师主持,由老师宣读证婚词。然后,新人分别吃下用盐水泡过的馕或油疙瘩,代表着新人双方一生将共苦同甘之意;

第三天,则是新娘要跟随新郎回男方婆家,新娘在离开前要跟家人逐一哭别,而且女方家里还要为女儿准备一份回礼带回婆家,主要是女方随身衣物、被褥以及一些生活上的物品,也就是娘家给闺女的陪嫁。

另外,柯尔克孜族不仅对喜事十分重视,对丧事同样隆重。如今,除了我国东北黑龙江和额敏县一带柯尔克孜族人以外,分布新疆地区都按照伊斯兰教习俗来举办葬礼,也就是通行的“土葬”,这是一种没有木棺的下葬习俗,而且停尸时间不能超过3天。

在葬礼上,死者灵柩安放在清真寺或平地上,在老师或牧师的主持下,大家相继为死者祈祷。而且,葬礼不准在平时礼拜的殿内进行,日出、日落以及正午3个时辰的时段均要避开。另外,多久以黑衣着装,妇女需戴黑头纱,子女40天内不能梳头理发。

如果死者是一个寡妇,必须要用头巾将其脸部遮盖,以防外人看见,否则表示不吉利。死者入土的时候,必须脚南头北面向西方,并由死者子孙负责填土。另外,每逢3、7、40、70、天和周年忌,在死者住过的房间插上小旗,为死者灵魂指路。

不过,在柯尔克孜族人眼里,除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瓜果烤馕和牛羊肉以外,他们还拥有当今世界上第2大史诗《玛纳斯》。夏季来临时,柯尔克孜族人进山放牧,这是一年中给牛羊增膘的最佳时段。不过,在柯尔克孜族老年人的心中,民族史诗《玛纳斯》更重要。

有人相信“金钱”,有人相信“神明”,柯尔克孜人则相信《玛纳斯》的保佑,就好像每一个人血液里都流淌着一部史诗,而且,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张口就来,调子听上去有些单一,动作看上去同样不复杂,那么究竟隐藏什么玄机?使其口口传承上千年之久?

柯尔克孜族人与吉尔吉斯族人,可以说是同根、同种的民族,二者的先辈皆来自叶尼塞河一带,早期是在匈奴统治之下。然而,随着汉人推翻了匈奴政权,他们又被划入大汉版图。到了唐朝,他们则被称为“黠戛斯”,当时是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藩属国。

就这样,随着历史朝代的不断更替,无辜的柯尔克孜族人相继被匈奴、突厥、回鹘以及蒙古等多个民族统治,并且在无数次征战和逃难当中不断迁移,人口也随之不断减少。

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由于邻国沙俄势力的不断东扩,柯尔克孜族人再一次被迫逃离自己的发祥之地,随即来到天山与帕米尔高原之地,便定居下来开始了“畜牧植垦”的移民生活,由此,他们还得到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叫做“高山牧人”。

年,按照沙俄与满清所签署的2个中俄条约规定,也就是“人随地归”的方针,柯尔克孜族人口被一分为二,分别划分于沙俄和大清两个帝国。就这样,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与沙俄境内的吉尔吉斯成了同根、同种的一家人的两个不同名字族群。

柯尔克孜人,天生骁勇善战,屡次奋起抗击外敌的入侵,当然也是屡遭强敌血洗。这样一来,无数次经历战争的蹂躏,柯尔克孜族人失去了领土、亲人、牲畜,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文字,却留下异常发达的口授心传的“口头文学”,留下众多民族英雄的传说。

公元10到13世纪,英雄玛纳斯统一了各部落后,携手抵抗外敌的长篇史诗事迹,被一代代后人口授心传,目前已经洋洋万言共8部,20多万行,数量仅次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所以,历经上千年心灵洗礼和浇灌,英雄早已成了柯尔克孜人的精神支柱。

《玛纳斯》共分为8部,均以玛纳斯及其后7代人的名字取名,重点歌颂8代英雄带领本族人英勇抵御外敌的传奇故事。其中:

第一部最为著名,当时卡玛克汗王听说,柯尔克孜族会有一个能推翻自己的一个叫玛纳斯的婴儿出生,于是汗王命人将柯尔克孜族的孕妇一律剖腹查找,不过,在众族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英雄平安来到世上,并面对族人所受的苦难,他从小就立志要铲除列强。

玛纳斯在吐鲁番挖井引水灌溉,小麦丰收。期间,他爱上了一个叫卡尼凯的姑娘,成功收获忠贞不渝的爱情。接下来,他胯下神奇骏马,手持宝剑、长矛,一马当先率领40名战士,迅速统一了40个部落群,还被推崇为汗王。可惜,英雄还是死于敌人的暗算。

至于史诗的第2部到第8部,主要歌颂玛纳斯后7代子孙的事迹,他们同样历经种种磨难,并凭借着柯尔克孜人的天生勇气,甚至还学会了强大的魔法手段,为民族的崛起而在不断战斗的英雄故事。显然,这7部是来自远古魔幻般的现实主义作品。

16世纪,柯尔克孜人在信奉伊斯兰教前,有年的信仰萨满的岁月。相传,萨满梦中受到神的指示做了萨满,而在柯族最受尊崇的大玛纳斯奇,也是梦里由神传授他演唱玛纳斯。当初,萨满在柯尔克孜族随处可见,现在却被外来的伊斯兰教所取代。

柯尔克孜族京东¥7.2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ms/13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