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文学环行沙漠吐鲁蕃
环行沙漠:吐鲁蕃
作者:马中祥
年7月10日22:45吐鲁蕃葡萄山庄
乌市到吐鲁蕃是余公里的高速公路,路上经过了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著名的达坂城——一个很小的小镇。
车过吐鲁蕃,先去了阿斯塔娜古墓群、苏公墓,然后去了火焰山。在火焰山的背后,有一个万佛宫,万佛宫是后人修建的,他门前的砂岩山很有特色,被闲来无聊的工作人员在山坡上踩上了许多行脚印。
万佛宫内的佛教壁画等都是后人描画的,没什么意思,只是知道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信奉伊斯兰教。万佛宫内有一个民艺馆,按照维族贵族的居住方式模建了一处“公寓”,很有意思。一进房门,走过两侧有看门人小屋的走廊,进入一个大天井一样的客厅,周边是二层环廊,里边陈列了贵族的书房、手工作坊、卧室等,展示了维族人的劳动工具、手工艺品、扎染等。
火焰山的颜色有红有灰,这里的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地表温度高的时候近80度,可以煎熟鸡蛋。微风吹过,山坡下的浮尘便飘向山顶,像雾,像纱,缥缥缈缈。气温高的时候,在山顶会有热空气飘忽,就象山在燃烧,加上山体红灰相间,因此被称为“火焰山”。
狂热的气浪倒没给我们造成很大的不适,大家只是惊叹于茫茫戈壁、炎炎的不毛土山岗的下边,竟也间或有水流过,沿水道便有一些灰黄的绿色,有草有树。树基本上全似内地的白杨一样,只是没有桠枝,一支孤干,身上一律向上紧紧绕着一些树叶。
午饭在吐鲁蕃市内,饭后我们去参观了新疆著名的水利工程坎儿井。问导游得知,“坎”是取自八卦,水的意思。从地表挖坑、掏洞,将远在乌鲁木齐东南的天池等山的雪水引到吐鲁蕃,有明渠、暗渠、蓄水池三部分组成,用于饮用、灌溉。水清而凉。因为吐鲁蕃是全国海拔最低的地方,其中艾丁湖海拔-米,所以天山的水是比较容易流过来的,这使得有“火炉”之称的吐鲁蕃得以成为有人类生存的绿洲。
“交河故城”是今天最考验人的景点。多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繁华的城市,而现在只有烈日暴晒下的泥土筑成的残垣,依稀能分辨出街道、人家、城墙的模样,孤零零,荒凉至极。因为有了人的踪迹,这些没有形状的残土柱子更让人遥想人世的沧桑与悲凉,感叹自然的变迁。而在这荒凉的古城旁边,一道数十丈宽的大沟里却又繁茂着许多绿树,强烈的反差映示着造化的神奇。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吐鲁番的代表葡萄沟。十几里长的葡萄沟里充满着商业气息。一串串青葡萄挂在藤架上,形成一条荫凉的走廊,与外面干热的空地形成很大的反差。走廊两侧满是维族、回族人的葡萄干卖摊,男女老少不厌其烦的向路过的“老板”兜售着各色各样的葡萄干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穿过这条“商业走廊”比看葡萄沟更累人,我几乎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友好”。
葡萄沟里的王洛宾展馆还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这位传奇老人一生的沧桑与磨难因为那些永久的歌声、永远的音乐而成了世代流传的英雄故事。
编辑
李泽昆刘悦孙微
版式
刘家圆刘颖聪刘云凤
审核
康健王瑜
本文为聊城大学校园文学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ly/1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