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不仅仅只有葡萄和火焰山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27449.html“
上一篇文章: 第十四天第十五天吐鲁番以及终点乌鲁木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吐鲁番的春天就像初夏,风沙大,温度升的很快,走在老城,若没有杏花,你完全感受不到春天的感觉。
由于全年降水少,日晒强蒸发量又大,所以这里没有大的湖泊和河流,居民的生活和灌溉用水都用从天山流下来的雪水,每家每户都连通着坎儿井。所以这里的水有一股特别的甘甜。做出来的馕和烤包子特别香,葡萄特别甜。”3月24日,我们又回到了新疆,回到了吐鲁番。而这一次,我们待得更久了。因为想看的东西更多了...吐鲁番传统维族民居吐鲁番的维族传统民居是整个新疆少数民族建筑中最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一种。重点是地方性突出,南疆喀什也是维族聚集地,民居大体风格一致,但相对吐鲁番的来说更精致些,两种维族民居最大的区别就是吐鲁番民居多了一个晾晒房,因为吐鲁番盛产葡萄,是葡萄之乡,很多人家都会用晾房晒葡萄干。而且维族民居不像伊宁哈萨克族民居一样五颜六色,墙体色彩非常丰富,吐鲁番的维族民居颜色很单一,就是土黄色。这些位于吐鲁番老城或郊区的民居都是用带孔的砖块铺地面,不浇水泥,常年累月孔里会积满沙土、灰尘等,逐渐夯实地面,在炎热的夏季往上一浇水,马上就能散热,也便于打扫。建筑主体部分和围墙是用土混着草屑垒墙,墙体抹平外不再做其他任何工序,有些老城或郊区民居甚至不抹平,自然干,看起来很粗糙的建工,但冬暖夏凉。楼顶上再用砖块垒出晾晒房,有些还垒成十字花孔,相对于底下建筑就精致多了。但整个民居最精致或者说最下功夫的就是大门了。大门大多是木质的,也有铁质的。木质大门上有刻葡萄纹样绘画玫瑰花
绘画葡萄、玫瑰花、跳舞的青年
摘葡萄的少女、新疆风光
铁门上则镌刻有波斯纹样,融合了多种文化
吐鲁番老城的一家卖古董的网红店,自成一派的风格
沿街店铺会上些色,但基本还是和土黄保持一致。吐鲁番市区已经看不到晾晒房了,在葡萄小镇上的沿街商铺还有一些晾房,也多在两三层楼上,已成装饰性的一部分,最多夏天的傍晚天气凉快了,孩子和大人们躺在里面乘凉,甚至夜晚都在里面睡觉。而老城和郊区的晾房就是正儿八经晾晒葡萄的。每家每户的后院都有一大片葡萄园,在前一年过冬前,维族农民会用土盖实树根,防止大雪冻伤树根。经历过寒冷的冬季后,农民又会把埋在土里的根拨开土,让它露出来,开始重新引坎儿井的水浇灌。还要先挖些洞,在洞里填上羊粪作为肥料。
只一周时间就能看到抽芽,同一个位置同一个角度,惊叹。一个月后,光秃秃的树干根本就看不见了,很快地,过了五一,院子里葡萄藤上就爬满了绿叶,坐在板床上乘凉清风习习非常舒服。达卜青年旅舍
在吐鲁番市区的东环路上也能看到较大面积的葡萄园。
所以,在春季来吐鲁番,尤其往郊区、交河故城方向走,你会看到沿路两边都是光秃秃的树、葡萄架、杂乱无序的枝丫、灰不拉几的房子、好像到处都有厚厚的一层土灰。因为春天的吐鲁番经常刮大风,一刮风沙尘扬起,没过多久室外都会蒙上一层厚厚的沙尘,你的嘴里鼻子里都会有沙子,所以即使没有疫情当地人出门也都会戴口罩,防风沙。这也就是你看到那些维族小孩脸经常脏脏的原因,当然他们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大风天他们就可以放风筝了。基于这些,也许你对吐鲁番的第一印象会很差,破败、萧条,可再过一个月来,你就会发现彻底变了样。其实不用一个月,仅仅一周时间,变化也很大,我们前一周来,今天又上街,发现吐鲁番市区已经开始变绿了。4月底5月初来所有的路都变成了林荫大道,那些原本光秃的树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桑树,还有白杨树、椿树,一下就满是绿色,一下子就结满了桑葚,地上满是掉落的桑葚果,行人、车辆经过都会沾上黑黑的汁印。见过黑桑葚,白桑葚不常见吧~新疆的春天从吐鲁番杏花开始很不可思议吧,只一个月的时间,从冬天到夏天。除了这个季节开放的杏花,从花开到花落,半个月时间,短暂的春天就表示来过了。和葡萄一样,吐鲁番老城和郊区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杏花树,少的几棵,多的一大片,而且颜色有白色和粉色两种。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几天天气越发晴朗,温度上升很快,白天都有20多度,杏花仿佛在一夜之间说开就全开了,已过了盛花期开始凋落。而伊犁的杏花还停留在初开的阶段。杏花树多数较为低矮,枝丫也多,在花丛中走还得猫着腰。
吐鲁番的杏花(包括吐鲁番市下的托克逊县)一直都是全疆最早开放的,而且花期长。搭配上维族特色土墙民居,异域风情更加浓厚。新疆的春天就是从吐鲁番的杏花开放开始的。杏花先开花,再长叶,最后再结果,而这整个过程只需要2-3个月,所以5月份吐鲁番的杏子就上市了,比桑葚稍晚些,当吐鲁番的杏子被吃的不剩了时,北疆伊犁、南疆阿克苏、喀什、库车、库尔勒等地的杏子刚刚成熟上市,可以从6月中下旬一直吃到8月份。新鲜杏子的核千万不要吐掉,用牙轻轻一咬,里面的杏仁就出来了,非常好吃,跟干杏仁味道完全不一样,但不能贪吃。但需要注意,杏子、桑葚、蟠桃等水果大多存放时间不超过3天,所以大部分都是疆内消化,邮寄快递的很少,就是要趁新鲜的时候吃。还有一种可以快递不会坏的杏子,新疆人称其“吊死干”,因其熟后不落,成熟于树上的鲜杏受夏季炎热气候的蒸腾,受干燥季风的吹拂,慢慢于树上自然风干。吐鲁番的智慧—坎儿井季节变化得如此之快,全要归因于吐鲁番的地形。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全年的降水量不足20mm,下雨天数屈指可数,一般游客来这基本没见过吐鲁番的雨,日照时间却可长达多个小时。当乌鲁木齐还在备受冷空气困扰、北疆阿勒泰还在下大雪时,吐鲁番盆地的温度已经直冲20度,白天站在太阳底下快热出汗,紫外线非常强。这种感觉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交河故城、高昌古城和火焰山这种郊外开阔地带了。很多人在暑假来过吐鲁番,去过火焰山景区(还有另外一个火焰山大景区和金色火焰山景区),那时景区门口的金箍棒显示的地表温度高达80多度(实际人体感觉40度),大部分游客进了景区拍个照打个卡立马逃回车里,的确是种站在地面下一刻就快燃烧的感觉,真实体验了把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坐立不安的感觉。而除了冬季火焰山红色的流沙被白雪覆盖外,现在这个时候去火焰山,温度也有20多度,虽然没有夏季那般炎热,但明显感受到太阳直射产生的烤晒,坐在车里也是非常热了。《航拍火焰山》因为疫情,火焰山景区寥寥游客,而最好看的地形则是在火焰山的背面峡谷,底下就是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我们往火焰山深处走了走,这片是不售票的区域,因而几乎无人进入。就像西游记中所拍摄的这片大漠西域,红色砂岩、流沙山体,有着和库车大峡谷相似的地形,在火焰山的对面拍到了火焰山全貌。而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坎儿井。由于全年降水少的可怜,日晒强蒸发量又大,所以吐鲁番没有大的湖泊和河流,只有一个海拔最低的艾丁湖(也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米),而且是个盐湖,水量正在逐年减少,有可能变为罗布泊第二。所以居民的生活和灌溉用水都用从天山流下来的雪水,每家每户都联通着坎儿井。所以这里的水有一股特别的甘甜。做出来的馕和烤包子特别香,葡萄特别甜。40度高温下的火焰山依旧有绿色即便是在这种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夏天的吐鲁番就像是个绿色世界,满眼都是生机,你看不到一丝风沙灰尘,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一片又一片葡萄园,不仅仅是著名的葡萄沟景区,包括在市区青年路,也有葡萄走廊,走在爬满葡萄藤的绿荫底下,边欣赏边品尝甜美的葡萄,是很多游客和当地人都喜欢去的地方。青年路上的葡萄走廊古人的智慧坎儿井。坎儿井有分明渠和暗渠,都是源源不断的,地下的暗渠都连通着各家的葡萄园,只要春天开耕了就从地下抽上来进行灌溉。我们经常能在路两边看到沟,这就是坎儿井的地上明渠。有点像丽江古城内家家户户门前的水沟,但丽江水沟是用来漂洗清洁用的,不能喝,而坎儿井的水是不能污染的。葡萄架下的一个个洞就是连通着坎儿井地上的明渠所以在有坎儿井和葡萄架的地方,夏天的吐鲁番是感觉不到炎热的。多彩吐鲁番其实吐鲁番不只有土色。走在街上你会看到维族大爷们头顶带的“朵帕”,就是那种小小的花帽,一年四季都戴,而且不同场合戴不同花样的朵帕,男女都可以戴。还有维族妇女们头顶包的纱巾和穿的花裙,很多都是“艾德莱斯”,在大巴扎里面随处可见。艾德莱斯原本指产自南疆和田和喀什的一种丝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尤其适于夏装,图案也富于变化,样式很多,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可以运用在许多地方,不仅仅是衣服,还有建筑物上的雕刻如前面介绍的门等等。建筑上的运用,飘着的布纹样就是艾德莱斯。柱子上竖条花纹也是艾德莱斯。新疆毛毯是全国有名的,不仅仅是因为其质量,更因它高辨识度的民族花纹和艳丽的色彩。
除了之前介绍的维族普通民居外,维族建筑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如大巴扎、清真寺等都很精致。
吐鲁番大巴扎
还有孩子们最纯真的笑容,给这座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增添了无尽的色彩。
即使面对生人,即使带着口罩,多看了我们几眼,就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了~
食在吐鲁番
吐鲁番的早是从烤馕和烤包子开始的,而夜是从放着动感音乐的摆摊烤串开始的。这些年整治环境污染,这种室外的馕坑都不被允许做了,逐渐废弃,都转到室内做,多少缺了点刚出炉的热闹景象。烤包子也只有在新疆吃得到,出了新疆真的很难在其他内地城市看到。那种沾着孜然洋葱香的羊肉馅,一到早上就开始在大街上飘荡,只要闻到立马流口水。我们在吐鲁番的每一天早餐都必吃这个,连续吃了一个礼拜都不换花样。烤架烤出来的就是皮薄酥脆,上面的一层酥皮薄的一吹就破,一咬,里面的孜然香充斥整个口腔,羊肉糜碎而不结块,有肥有瘦,但不像内地的肉包流油,烤包子吃起来一点都不腻,我一般早上吃3到4个,配上新疆纯奶或新鲜酸奶,太满足。不过也不要贪吃过量,内地人来疆天天吃牛羊肉很容易上火
一家我们吃了多年的烤串店,维族老板娘告诉我们,吐鲁番人都爱吃烤串(我想应该是所有新疆人都爱吃吧),一两天就要来吃一次。而且他们什么都能烤,肉、馕、面筋、还有鱼,吃法很单一,比如鱼再也没有第二种做法。晚餐馕裹烤串,或者一碗拌面加俩烤串,再来点米肠子面肺子(一种羊肠羊肺里灌进米粉、面筋、孜然等各种调味料的美食,当地维民几乎天天都会吃点,但热量脂肪很高,所以很多维民大叔肚子都很大,我吃过一次,表示不太合江浙人的口味),标配。这两年肉价涨了些,第一年来时羊肉串才3、4块钱,从去年开始就涨到5、6块钱,一些大餐馆则需要8块一串。当然这里的一串肉量大约有一两半,抵内地的三四串,三瘦两肥或者三瘦一肥,一个人吃三串快半斤肉就下去了,胃口小的内地女孩子已经有七八分饱了。连续好几天的晚餐
写在最后
非常感谢这几天唐姐和老刘的照顾和款待,在达卜,在吐鲁番,让我们有种回家的感觉。总之,吐鲁番值得你一来再来!达卜国际青年旅舍
—END—
「近期热门推荐」
正在报名中
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如想咨询或了解更多团队定制线路
欢迎致电:/或直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jt/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