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份ldquo五一rdquo
吐鲁番旅游景区出行指南
DAY1:西南线路第一站:坎儿井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的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吐鲁番盆地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匮乏,与此同时,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却有大量的冰川融水和夏季雨水向吐鲁番盆地中心流动,在流动途中进入戈壁砾石带后,大部分水渗入地下。而坎儿井正是古代吐鲁番人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坡度来提取该部分地下水的智慧工程。
坎儿井的原理简单说是在雪水雨水潜流处截留部分水源,通过地下开凿的暗渠将水借由重力引流到村落的地表供人使用。其构造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其中竖井是开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人和土方的进出通道,同时也是送气通风口;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是人工在地下挖掘出的水流的通道;随着地表地势降低,水流经过龙口流出地面,通过地表明渠汇入居民修建的蓄水涝坝。
坎儿井之所以能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在于其工程的浩大,构思的精巧,修建的艰难。据统计,全新疆坎儿井达条,全长约公里,大部分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地区。公里接近于黄河的长度,而且所有坎儿井都是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仅靠人牲和简单的工具,在幽黑的地下,踏着冷澈的积水,冒着坍塌和涌水的危险一锨一锄凿出来的。吐鲁番有两处坎儿井景点,分别为坎儿井乐园和坎儿井民俗园,两处均为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门票都是40元。其中坎儿井民俗园俗称新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坎儿井乐园被吐鲁番人俗称老井,保留了坎儿井相对原始的状态,两者相距4.5公里,开车仅需10分钟。我们此次去的是坎儿井乐园。坎儿井乐园位于吐鲁番市亚尔镇亚尔村队坎儿井路,距酒店6.5公里,驾车13分钟,沿途两侧有很多葡萄晒房样式的建筑。顺路旁引导牌开车进入停车场,售票厅就在停车场的右侧栅栏内,有两位维族女士负责售票。买票时售票员很热心的询问了我们要去的景点,之后在标准旅游套票基础上根据我们的需求对景点进行增减调整。
吐鲁番
拿到门票检票过安检,通过一段卖纱巾、首饰等商品的廊道。进入乐园庭院,首先看到的是一把超大的洗手壶(维语:阿普图瓦/阿不都),整个壶身高4米,由公斤黄铜手工打造而成。院子树下摆放着三张供人休息的大床。在洗手壶右侧是坎儿井的龙口也就是水流地面出口,清澈的水流从渠中摆放的维族老爷爷石身雕像两侧流出。
沿园区步道前行,道路右侧摆放着几尊塑像和一些工具,还原了维族人民当初开掘坎儿井的工作情景,随后进入坎儿井研究中心展览厅,展厅入口墙身上的展板详细介绍了坎儿井工程的历史和现状,厅内陈列着很多修建坎儿井工程使用的工器具。沿展厅中心的暗渠入口螺旋下行,进入地下,现代修筑的竖井彩绘穹顶和玻璃盖板下,已经流了成百年的水继续流淌着,滋养着乐园内成片的葡萄藤。
从展厅出来,眼前是一排排翠绿的葡萄,此时葡萄刚刚挂果,小米粒大小的葡萄匍匐在黄色的木架上,沐浴着阳光煦风,静静地积攒的糖分,等待成熟。
第二站:交河故城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区西南13公里,与坎儿井乐园一样属于亚尔乡,从坎儿井驾车需行20分钟。因其城址位于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岛形台地上,两条河的河水分绕城下,故而得名。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最早于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创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城临崖而建,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武帝时期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和汉朝为争夺吐鲁番而在交河进行了长期激烈的争夺,史称“五争车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部归汉,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将车师国分为车师前、后王国。前王国都城就设置在交河。公元年,车师前国被北凉所灭,此后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历代高昌王国辖下的交河郡治。及至唐太宗派兵灭高昌王国,在此设交河县,并于贞观十四年(公元年)在交河故城设置安西都护府。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交河城曾一度为吐蕃人所据。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地,设交河州。公元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率领铁骑12万进攻交河,交河城损失惨重。13世纪末叶,交河城在蒙古贵族叛乱的战火中消亡。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南北向长,东西向窄,形如柳叶,南北长约米,东西最宽处约米,总体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遗迹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现存房舍遗址间,完整的间,完整城门2座,佛寺53处,水井眼,街道主干线多米,巷道34条。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的建筑布局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以故城中央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为界,大道东侧为居民住宅区和官署区,大道西侧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以佛教大寺院为中心以北为佛教寺院区。同时,与中心大道垂直交叉的诸多街巷又将东西两区分割成若干个坊市,布局风格类唐代建制。故城中大部分建筑物采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修建,即修建时一半通过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夯土版筑成墙。
交河故城
将车停在景区接待中心停车场,在接待中心可以购买门票和区间观光车票,区间车负责将游客从接待中心拉至故城南门服务区,若不坐观光车也可选择步行,步行距离约1.5公里,走20分钟左右。途中还经过一个维吾尔古村,考虑到后边会到的吐峪沟也是维族古村落,此处未作停留。到达南门服务区后登坡而上过南门口即进入故城内,故城南门现今已不复存在,只残留着门两侧的墙垛。进入城内后沿观光步道顺时针游览,依次可以看到城西居民及作坊区、城北佛寺区、城东居民区、官署区,最后从南门出城后坐观光车返回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为保护城内建筑,进入故城后只能沿修建好的观光步道行走,不允许随意进入建筑和街巷遗址内。若想看到城下景色,只能在故城东门一处临崖观赏,可惜的是,交河北边的那条河已近干涸,只能看到一些树木,再也看不到千百年来日夜绕城而过的河水。东门东南侧官署区有一座地下宅院,宅院上方为方形天井,据考证,此处宅院可能就是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所在。我们在交河故城参观时正值中午,烈日高悬,苦热无风,游客寥寥,整个城市一片死寂,遥想当年此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盛况,心中不由生出悲凉无常之感。
第三站: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游完交河故城,在附近路旁小店吃饭买水略作休整,下午开车前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吐沙漠植物园位于市区南部西门村,从交河故城开车21公里,沿途多省道、乡道,有一段道路正在翻修路况不太好,需行50分钟。途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葡萄园和一片大棚,路边村落基本家家都修有网格状的葡萄晒房。
沙漠植物园建于年,占地公顷,海拔-~-76m,是世界海拔最低的植物园。园内保存着各类荒漠区植物余种。建有荒漠植物活体种质标本园、民族药用植物专类园、荒漠经济果木专类园、荒漠野生观赏植物专类园、荒漠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专类园、盐生荒漠植物专类园、柽(cheng)柳植物专类园、沙拐枣专类园和干旱区葡萄专类园等。植物园内主要地貌类型为风蚀雅丹地貌、平坦流动沙地及新月型沙丘。该植物园的定位是重点保存中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物种质资源,辐射中亚及热带、亚热带干旱荒漠区战略植物资源,展现具有特色的亚洲荒漠植物区系景观与群落类型的区域性植物园。
园内植物包括柽柳、沙拐枣、沙冬青、白刺、甘草、梭梭、桑树、葡萄、宁夏枸杞、杏、异子蓬、紫翅猪毛菜、乌拉尔甘草、肉苁蓉、老鼠爪、伊犁郁金香、细叶鸢尾、石竹、中麻黄、裸果木、新疆琵琶柴、千屈菜、角果藜、白茎盐生草等,其种数已占中国荒漠地区分布总数的80%以上。
植物园园区面积极大,检票进园后正对的是沙漠植物精品园,里边的梭梭、紫穗槐、柽柳、沙冬青、胡杨等植物郁郁丛丛涨势极好。精品园南侧是一处坎儿井遗址,可以沿砖道进入地下暗渠参观,地上有几眼竖井,井上还架设着轱辘。参观完坎儿井后顺着小路一直向南走,路边种满我们认得认不得的各种植物,其中最漂亮的是开满黄色、粉色花团的沙拐枣。之后七拐八拐回到大路,路两侧的桑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桑葚果,可能园区未派人专门采摘,熟透的桑葚直接跌落到路面上,溅成一片片的紫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不吃难以减免心中的伤痛,怀着为科研献身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我对沿路不同树上结出的桑葚口味进行了评比,最终,甜度口感明显更甚一筹的白桑葚斩获了我心目中的比赛第一名。吃着桑葚一路南行,园区开始出现沙丘地貌,此时沙地里植被已经很少,只零星散落着一簇簇难辨荣枯的小灌木。
因为园区实在太大,中午逛交河故城又比较累,我们在植物园逛了大概1个多小时后决定返回,沿路不消说,我又不辞辛苦的举办了第二届桑葚评比大赛,白桑葚选手也毫无争议地蝉联大赛冠军。走出园区时看到南侧大门处有沙漠车在揽客。如果接下来的行程中不包括库木塔格沙漠,倒是可以在此感受一下沙漠越野的风情。本来第一天的行程计划中逛完沙漠植物园接下来应该去艾丁湖,但是出园时天色已晚人困马乏,从沙漠植物园开车到艾丁湖要30公里,一路县道乡道要开1个多小时,而且从网上查看游客前段时间的评论,说艾丁湖最近缺水,有段时间又在封湖,最终决定不再到艾丁湖景点。↓↓↓↓↓↓↓↓↓↓↓↓↓↓↓↓↓↓↓↓↓↓↓↓↓↓↓↓↓↓↓↓↓↓↓↓↓↓↓↓↓↓↓↓↓↓↓↓↓↓↓↓↓↓↓↓↓↓↓↓↓↓↓↓↓↓↓↓↓↓↓↓↓↓↓↓↓↓↓↓↓↓↓
DAY2:东部线路第一站:火焰山第二天的行程安排比较紧,计划是在白天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开始一路南下,最终于适宜拍照的日落前到达库木塔格沙漠,吐鲁番5月份日出日落时间大概在早7:00和晚21:00。结果在导航开往千佛洞的路上首先路过了火焰山景区。
火焰山景区
根据网上查询结果,吐鲁番有两个火焰山景区:火焰山景区和火焰山大景区,火焰山景区在前山,标志是一根直立的金箍棒温度计;火焰山大景区在后峡,标志是一把芭蕉扇温度计。据说火焰山大景区是一个观光峡谷,观赏性更高一些。我们此次到达的是前山的火焰山景区。
火焰山景区
火焰山景区距我们居住酒店30公里,驱车前往需35分钟。景区就在道路前行方向的左侧,路边有较大的指示牌。停好车步行下环形地宫,通道两侧墙上有西游记故事雕版画,地宫中庭就是那根金箍棒温度计,温度用LED灯柱显示,我们参观时显示的实时温度为27℃。顺着中庭的盘梯爬到地面,就可以走近山体。山前摆放着牛魔王及孙悟空师徒的塑像,有租借骆驼拍照和沙子烤鸡蛋的商贩,以及一块零海拔陆地界碑。
火焰山景区
就我自己感觉而言,如果只想看看火焰山特殊的山体地貌,那着实没有必要买票进入景区,其实无论是金箍棒温度计还是几个塑像,合影效果也欠佳,倒不如停车在路边或停车场后,隔着铁丝网远远看一眼。当然,如果想走到山脚下近距离的体验一番仰望山体的感觉则另当别论。
第二站: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从火焰山景区出来,继续开车上路,绕山逆时针行10公里左右,行至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就到达当天行程的第二站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在维语中有“山腰”之意,意指佛窟群位置是在火焰山下河谷西岸的断崖上。整个窟群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2个,保存壁画总面积达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其与吐鲁番其他十余处石窟寺群合称高昌石窟。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据介绍,柏孜克里克石窟最早的开凿于公元5世纪麴氏高昌时期(-年),最晚的到14世纪,历经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整个窟群建造绵延千年。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圣地,高昌回鹘国时期,这里一度成为王家寺院,历代高昌王大都在此建有洞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十九世纪初,石窟中的壁画几乎被外国探险队偷盗殆尽,被切割转运出国的壁画现在仍收藏于德、英、俄、印、日、韩等国博物馆中。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整个柏孜克里克石窟群被夹在两山中间,其西侧沙丘状如金字塔,阳光照射下通体赭红光彩夺目,东侧山体岗峦起伏沟壑纵横,景色很是壮观。我们去的当天,只有部分佛窟对游客开放,所有窟内的壁画都只剩下被盗毁后的残余。但是透过残缺的壁画的边角,我们依然能通过其中优美的线条和柔和的配色窥见原画之美。为保护壁画,窟内不允许拍照摄像。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好几处游客在窟壁留下的到此一游的墨迹,不知这些留下墨宝的游客若今时今日故地重游将作何感想。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景区内有一位弹奏热瓦普的维族老人,后来我在网上查,有人讲这位老人是因为身患少儿麻痹症无法正常行走,一直在这里弹奏热瓦普已经20余年。当时只顾聆听演奏没注意观察到老人的异样,后续游客再遇到这位老人,倘若有心不妨捧个钱场尽一份力。
第三站:阿斯塔那古墓群阿斯塔纳古墓群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南约40公里处,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开车需10分钟。阿斯塔那墓地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约形成于公元3-8世纪,距今有多年历史。墓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整个阿斯塔纳葬墓群共有古墓葬余座,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死者多安放在墓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一般为夫妻合葬,有的一男二女或三女。墓室后墙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死者四周陈放陪葬品。因吐鲁番地势高敞,气候炎热干燥,墓穴内形成天然无菌环境,墓中古尸及随葬物品历经千年都不腐烂,从而保存了大量文物和干尸。
目前整个墓区仅有三处墓穴对游客开放,分别为73TAM、72TAM、72TAM号墓。其中73TAM号墓内陈列着一男一女两具干尸;72TAM号墓内仅剩六幅壁画,壁画主题为花禽;72TAM号墓内也仅剩六幅壁画,壁画主题为人物故事。三座墓中其他诸如书画、泥佣、钱币、衣物甚至食品等陪葬品均已转移到吐鲁番博物馆。墓室内禁止拍照,这不光是对遗物的保护,也是对逝者的尊重。除三座开放墓穴外,阿斯塔那古墓群内只剩下现代人修建的一个十二生肖佣环绕伏羲女娲雕像的小文化广场,本身并不具备特殊观赏价值。对普通游客来说,在本墓区能参观的物品包括干尸同样可以在吐鲁番博物馆内见到,所以如果不是有特殊兴趣,此景点可以略过。
第四站:高昌故城从阿斯塔那古墓群出来,继续开车向南前往高昌故城,两地车程10公里。途中在三堡乡一个小集市的十字路口有几家维族面馆,可以品尝了一下当地正宗的新疆拌面。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三堡乡,距城区约40公里,城址处于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上。其总面积万平方米,约为交河故城的4倍。高昌故城的建筑形制和布局类似于唐朝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5.4千米,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内城在外城中间,平面呈方形;宫城在最北面夹于外城和内城之间,其中外城的北墙就是宫城的北墙,内城的北墙是宫城的南墙。
高昌故城景区
高昌故城奠基于西汉时期(公元前1世纪),西汉宣帝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朝廷开始派士卒携家属到车师前部屯田。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设戊己校尉驻治车师前部,主管屯田和军事,同时令屯田部队在此建筑军事壁垒,因其“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东汉、魏晋沿用西汉制度。均在此设戊己校尉,因此高昌城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建兴十五年(年),高昌戊己校尉赵贞谋叛,被前凉王张骏派西域长史李柏率军讨伐,战败被擒。张骏在此设置高昌郡。之后十六国攻伐不断,政权频繁更迭,高昌先后落入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之手。南北朝时期,北魏于公元年攻灭北凉。高昌汉族大姓阚氏首领阚爽趁北凉覆灭之机在柔然帮助下占据高昌,自任太守,宣布脱离北凉统治。公元年,原北凉将领沮渠无讳为逃避北魏征讨,和其弟沮渠安周西渡沙漠,攻占鄯善、高昌,阚爽率族人逃往柔然避难。次年,沮渠无讳自立为凉王,建立高昌北凉政权,并向南朝宋称臣,受封河西王,以图共同抗衡北魏。公元年,沮渠无讳病死,其弟沮渠安周继任。公元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转移到高昌城。公元年,国势强盛的柔然处罗可汗决定帮助败亡的阚氏夺回高昌,于是派遣大军南下攻克高昌,杀死沮渠安周,帮助阚氏重返家园。此时阚爽已死,柔然立阚氏族人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以高昌为国号,亦称“阚氏高昌”。从此高昌正式从汉魏晋时的高昌壁、十六国时的高昌郡转入“高昌国”时期。阚伯周建立“阚氏高昌”后,对外彻底继绝与中原王朝的官方关系,而以柔然为其保护国,对内发展地方经济,崇尚汉族文化传统,信奉佛教。阚伯周死后,儿子阚义成继位。之后阚义成的兄长阚首归弑杀阚义成篡位。公元年阚首归被高车王阿伏至罗所杀,以敦煌人张孟明为王,公元年,国人将张孟明杀害,又立马儒为王,史称“张氏高昌”、“马氏高昌”。马儒即位后,派使臣向北魏朝贡,请求高昌国举国迁住中原内地,北魏孝文帝接受了马儒的请求,但多数高昌本地人眷恋本土,不愿东迁,便相互勾结又杀死马儒而立马儒的长史麹嘉为王,是为“麹氏高昌”。麴氏高昌时期,高昌国处于柔然、高车、北魏的夹缝中,在身边强国争夺不休的复杂形势下,对内不断推行汉文化,对外则根据各国局势不断调整依附臣属对象,政权从公元年一直延续到公元年。隋唐时期,高昌国王麴伯雅向隋朝朝贡,隋炀帝封麴伯雅为光禄大夫、弁国公、高昌王,公元年,隋炀帝讨伐高句丽,麴伯雅竟亲随大军前往。隋炀帝感其忠义,将华容公主宇文氏嫁给曲伯雅。到了麴伯雅的儿子麴文泰即位,自觉羽翼丰满又颇有野心的麴文泰开始对唐朝廷阴奉阳违,不仅依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还发兵袭扰内附唐的伊吾(今新疆哈密)、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国。由于高昌位于唐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唐太宗决心除掉这个障碍。唐贞观十四年(公元年),唐太宗诏令侯君集、薛万均等大将带兵平定高昌,麴文泰听到消息仍不以为然,认为唐朝大军长途跋涉难以适应西域环境,粮草供应再出问题必然会自行溃败。结果等到唐朝大军顺利抵近高昌,麴文泰竟惊惧而死。其子麴智盛即位,怎奈唐大军已至,围城之下,高昌终为唐所灭。唐灭高昌之后,置高昌县,在故城设置西州都护府。同年9月在交河设安西都护府,用以针对西突厥势力。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疲于应付内乱,对高昌地区的管控式微,高昌城被回鹘侵占。唐末(公元9世纪中叶)以后,漠北草原回鹘汗国衰亡后西迁的部分余众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鹘高昌国。公元年,高昌回鹘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赐回鹘高昌王为自己的第五子,并下嫁公主。公元年,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西北蒙古游牧贵族以海都、都哇为首不服忽必烈的统治而发动叛乱,都哇率兵十二万围高昌。高昌王火赤哈儿的斤亦都护率众固守。叛军围城半年之久,城中粮将尽,围城部队也师老兵疲。于是都哇射书入城,要求高昌王仿成吉思汗赐女旧事纳女讲和,高昌王为解城围忍痛将爱女钊吉送给都哇,叛军方退去。公元年,海都再次发动攻势,击败奉命平叛的元军将领,并乘胜再至高昌,高昌王大战而死。高昌城也在随后多次的战乱中被毁。
高昌故城景区
开车抵达高昌故城游客服务中心,门前立有一尊玄奘的雕像。雕像中玄奘法师神情坚毅,步履坚定。相传玄奘为求佛法,不惜违背唐廷禁令私自西行,当风餐露宿饱受磨难的玄奘抵达哈密时,受到了当时高昌王麴文泰的盛情礼遇,受麴文泰之邀,玄奘在高昌宣讲佛法多日,待玄奘想继续赶路向麴文泰辞行时,麴文泰不允,反而要求玄奘一直留在高昌弘法。虽然受到王命胁迫,玄奘西行之心却无丝毫动摇,不惜以绝食数日相逼。麴文泰见状,无奈之下答应放行,不过要求玄奘在高昌继续讲法一个月。临行时,麴文泰除向玄奘赠送丰盛的财物外,还为其挑选了四个沙弥和诸多马匹护卫随行侍奉,并给沿途国家君主修书请求西行过境时予以便利,还约定等玄奘返程时再到高昌宣法。受到这般恩情,玄奘感动异常,在写给麴文泰的信中说:“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等到玄奘学法大成,按约定返回高昌城时,麴文泰已经如前文所述惊逝多年了。游客中心一进门右手边是一张供游客收费拍照的大床,再往右便是售票窗口,一层其他区域是高昌历史文化展馆,负一层是吐鲁番盆地烽燧文化展厅,可以先逛一圈增进一下对故城的了解。游客中心回字形庭院天井上方是葡萄藤架,阳光透过葡萄藤和建筑外墙的方孔在地上打出一块块光斑。庭院中心是一座观景塔,塔底墙体的凹龛里摆放着历史上高昌名人的雕像,登上观景塔,透过塔身上的宽幅开窗,可以远眺南边的高昌故城全貌和远方的火焰山。从游客服务中心北门检票上车,观光车一路向北穿过一大片空地,从高昌故城南侧城墙的一个豁口进入城内,进城后观光车并不马上停车卸客,而是继续沿城内修建的观光车道逆时针行驶,全程只在外城东南、西南两角的寺院遗址以及可汗堡处暂停,供游客下车参观以上区域建筑,参观完后游客上车开往下一站点,最后返回游客中心,全程大概需90分钟。
高昌故城景区
因高昌故城历史上遭遇连年战火,加上后来外国探险家的肆意探掘,甚至附近的居民一度将城中遗址推平垦耕,故城内建筑损毁严重,目前只有外城城垣和外城西南部建筑残存较好。高昌城外城大约为正方形,四面城垣为弧线式,西北角城垣向内凹入,东面北半部城垣又向外突出。东、西两面的城垣保存较好,北面靠近乡落因而破坏的较多,城垣是用土夯成的,有些地方夹杂着土坯。从残存的痕迹看,西城垣有两个门,北端的门还保存了曲折的瓮城。北、东两面的城垣也有两个门,南城垣有三个缺口,如果正中的缺口也是门的遗存,那就有三个门。
高昌故城景区
在外城东南角,有一处佛塔佛窟遗址,塔窟相依。佛塔残高约7米,塔身平面为20个角多边形,气势雄伟。佛窟用土坯垒砌而成,平面呈长方形,窟门朝南,窟内两壁残存一些壁画。佛窟建筑形制和两壁上壁画风格与柏孜克里克石窟第四期(回髓高昌晚期到元)壁画的风格相类似。曾有学者考证,佛窟内原来供奉的是藏传佛教五方佛。
高昌故城景区
外城西南角的寺院遗址,是高昌故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佛寺遗址,遗址成矩形,东西长m、南北宽80m,占地面积约1万平米。寺院门朝东两侧有高大的建筑遗址。入内为方形庭院,正对中心塔殿遗址。右侧为方形穹顶建筑残址,据传为回鹘高昌时期的经堂。北、西、南三面为排房遗址。遗址群周围环以高墙。该区域建筑大多为夯土和土坯垒砌。
高昌故城景区
在这个寺院遗址外的东南和东北,有两个“坊”的遗址。东南的坊有两排很整齐的建筑物遗址,跟今天天山以南居民经常建筑的房屋形式一样。在南、北两排相对的房屋间和南排房屋后,各有一个广场。坊的四角有巷口式的通路通到坊外。此处坊的形式与交河故城遗址大街两旁的坊形式不同,据推断该区域应该是小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交易市场。
高昌故城景区
内城在外城的中,,宫城的南面。内城中西、南两面的城垣还保存着大部分;东面城垣只能看到东北角的高地和东南角的一个土台基;北面城垣正中和西北角,还有一部分残垣基址。至于内城城门的遗址已经完全无迹可寻。在内城的正中偏北,有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小堡垒。堡垒内西北位置有一座土台,台上有一个高达15米用土坯砌起的高耸建筑物。在这个高耸的建筑周围的土墙外,一直向北,有几层台基,越过内城墙与宫城中轴线上的几重殿基相直对。土台西侧有凹入地下的一处正方形遗址,西、北、南三面有向下的土阶,它与今天吐鲁番人挖地作屋上再复以木结构的建筑物的情况相同,推测可能是宫殿建筑。土台东部推测为佛寺遗址,曾出土北凉承平三年(年)“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发现壁画和回鹘文题记等文物。堡外西北也有一个同样的刀把形类似堡内的高大建筑物。根据维吾尔族的传说,这个堡垒遗址称为“可汗之宫”,或称“可汗堡,它可能是唐朝以前沮渠、阚、张、马、麴氏轮流坐庄时的高昌国王宫。
高昌故城景区
高昌城的最北边建有宫城,宫城呈长方形,,后宫墙就是外城的北城垣,南宫墙就是内城的北城垣,西宫墙还有几处残基,东宫墙已经完全被破坏。宫城内遗址很多,但都残破不全,整个宫城连带内城、外城的布局形制,与唐代长安城十分相似。
第五站:吐峪沟吐峪沟位于吐鲁番鄯善县境内,从高昌故城开车约50分钟,车程25公里。顺县道走一段上坡路,按路边指示牌右拐即到。
吐峪沟景区
古村坐落在吐峪沟大峡谷南出口处河道两侧的山腰上。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相传其为古车师(姑师)国发源地,是迄今新疆现存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村庄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先后于5年、年被国家建设部及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河谷西侧是一排破旧的房屋,有几间看上去已经废弃。河上架一小桥,桥东头是一座门前耸立着4座绿色尖塔的清真寺。河谷东岸的房屋较西岸更多一些,房屋无论新旧大小大都以土坯砌成,一些二层房屋的外墙上能看到突出墙体的粗糙的木梁。在一间看上去是新盖的房子门前,村子里的孩童在墙上刻画着学习汉字的笔记。前往吐峪沟千佛洞的路口也在村子东侧,但是我们去时正赶上佛洞整修暂时封闭,据之前来过的游客说这个路口已经封闭了好几年。
吐峪沟景区
据村口扎着的牌子上介绍,村内现有居民65户,多口人。许是我们去的时候天气尚热,街上除了少量游客,只能见到几个小孩在嬉戏玩耍,连路旁几个卖桑葚、葡萄干的摊点都不见了主人踪影,在河谷东侧临崖的几颗大黑桑下,一对维族老人守着一间10米见方的杂货店,店主维族老爷爷非常热情的招呼过往游人进他店里,我们进店后,老人主动给我俩一人抓了一把甜的齁人的葡萄干,当杨女士连比带划地提出合影的请求后,老人也爽快的答应,拍照时还开玩笑地站在他老伴和杨女士中间一手楼了一个。
吐峪沟景区
过了老人的杂货铺继续往村子里边走,遇见几个中年男人正坐在路旁门前的大床上聊天,吐鲁番可能是出于天热原因,沿途能看到许多人家都会在院内或门前的树荫下摆放一张大床。村东的山脚下有一个方形圆顶的建筑,村里小孩介绍那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归来后查资料,我猜那应该就是新疆穆斯林丧葬的麻扎。
第六站:库木塔格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公园位于吐鲁番东部的鄯善县,从高昌故城驱车75分钟,车程60公里。路上会经过一个采油区,零零散散的磕头机在炎热的山脚下慢腾腾地从地下往外抽油。几座晾房孤零零的立在路边。
吐峪沟景区
吐峪沟景区
跟着导航进入鄯善县后,半路上可以看到沙漠外围的轮廓。快抵达沙漠公园时,道路两侧已经停满了车辆,不用着急找路边停车位,继续向前开景区门口有停车场。如果想体验自驾的乐趣,则要沿道路提示继续向zuo行驶
库木塔格沙漠景区
景区有两个主要的游客观光点:沙湖和欢乐沙谷,对应分别乘坐1号区间车和2号区间车抵达,1号区间车的终点同时是2号区间车的起点。其中1号区间车路途较近,游客可以选择步行抵达,而从沙湖乘2号区间车抵达欢乐沙谷要坐近半个小时车。两处观光点都有沙山可以攀爬,也有骑骆驼、滑沙等游乐项目,区别在于2号区间车欢乐沙谷更深入沙漠腹地,游客相对较少。所以如果想到欢乐沙谷建议同时购买1号+2号区间车票。
库木塔格沙漠景区
景区大门与沙漠之间有一个小湖,湖中有亭。排队上车乘1号区间车穿过一片葡萄园和林荫路后进入沙漠,抵达沙湖后转乘2号区间车,沿人工铺就的行车道路向沙漠腹地行驶,沿途有零星的自驾私家车停于路旁会车点,一路颠簸好不容易终于到达2号车终点时,时间差不多到下午7点,此时天还
库木塔格沙漠景区
库木塔格沙漠的沙子质地细腻,粒径非常小。我们出门时穿的是慢跑鞋和帆布鞋,爬沙山时没走两步鞋内就进满沙子。5月天气虽热但沙子尚不烫脚,我俩干脆脱了鞋光脚爬山。虽然攀爬线路选在迎风面沙脊上,脚踩下去脚背也不免陷入沙里,杨女士没爬几步就已经气喘吁吁,好不容易停停走走连拉带拽地爬到第一座沙丘顶峰。
库木塔格沙漠景区
登高回望,沙漠与城市绿地间界限分明,两者交汇处有一大片成排闪光的貌似是车库或者大棚。沙山脚下是欢快的玩滑沙的游客,头顶湛蓝的天空不时飞过一架彩色的三角翼。与城市相背方向则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沙山,隐约能看到几辆沙漠越野车在峰壑间冲陷。
库木塔格沙漠景区
库木塔格沙漠景区
库木塔格沙漠景区
库木塔格沙漠景区
在沙谷玩到太阳下山,出景区时已将近晚上9点。出来时两个人浑身到处都粘有沙粒,而且用手擦根本擦不干净。景区大门跟前没有饭店,我俩开车到鄯善县城吃过晚饭,沿高速返回吐鲁番酒店,高速上车辆很少,整个车程大概一个半小时。↓↓↓↓↓↓↓↓↓↓↓↓↓↓↓↓↓↓↓↓↓↓↓↓↓↓↓↓↓↓↓↓↓↓↓↓↓↓↓↓↓↓↓↓↓↓↓↓↓↓↓↓↓↓↓↓↓↓↓↓↓↓↓↓↓↓↓↓↓↓↓↓↓↓↓↓↓↓↓↓↓↓↓
DAY3:城市周边第一站:葡萄沟葡萄沟位于市区东北方向,从酒店开车过去仅需10分钟。整个葡萄沟景区就是坐落在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中的村落的集合,景区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一条溪流纵贯南北,两侧山崖对峙,村落及主要景点分布在崖间溪流两侧,其间种满了各类品种的葡萄逾公顷。
吐鲁番葡萄沟风景区
葡萄沟景区较大,徒步游览来回近20公里路程一般人恐难承受,我们选择乘坐景区区间车进入沟内参观。区间车顺着沟内河畔道路一直向北开,行进到最北边的葡萄沟游乐园停车,游客游览完游乐园后重新在门口停靠点乘坐区间车向南返回,归途中会在王洛宾音乐艺术馆、达瓦孜民俗风情园、阿凡提风情园、绿洲葡萄庄园等主要景点。
吐鲁番葡萄沟风景区
沟北的葡萄沟游乐园是葡萄沟景区的核心景点。游乐园在河谷东侧火焰山脚下,可以顺着园内台阶登到山腰。一进园区是两间维族的小展览馆,里边装饰按照当地维族的习惯布置。园内有一处人造小瀑布,很多游客喜欢站在瀑布前的石台上合影。游乐园中央是一个小舞台,我们游览时正赶上几个青年演员在台上跳舞,跳到最后一支时还邀请台下的游客登台一起跳。游乐园南部是一个小酒馆,虽然名字叫西部酒庄,实际上只是一间不大的酒吧,只不过里边有一些葡萄酒知识的介绍并摆放着几样制酒工具而已。游乐园内桑树成荫,葡萄藤层叠,很多大树和葡萄架上挂着维语发音的
吐鲁番葡萄沟风景区
葡萄沟内剩下的几个主要景点如王洛宾音乐艺术馆、达瓦孜民俗风情园、阿凡提风情园等都是后来修造,走马观花看一遍就好。其实游览葡萄沟最好赶在8月份葡萄节期间,彼时正值葡萄成熟,游客不但可以参观沟内葡萄种植园的景致,品尝各类甜美的葡萄,而且可以欣赏到达瓦孜表演、大型歌舞晚会等各类风俗活动,体会纯正的维吾尔族风情。
第二站:吐鲁番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坐落在老城东路北侧,属国家一级博物馆,实行免费不免票参观。游客可以在一进院落大门右侧的小房子里凭身份证免费取票,我们去时游客较少,取票不用排队。博物馆背面和西侧为停车场。进馆不允许带包、带水、带打火机等,可以将以上物品暂存在门口的储物柜内。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展馆主要有吐鲁番通史陈列、巨犀化石陈列、出土文书陈列、古钱币陈列、出土千年干尸及其随葬遗物陈列等5个馆。通史陈列馆根据吐鲁番不同历史时期分为:早期人类——姑师文化——西域都护府——高昌郡及麴氏高昌国——唐西州——回鹘高昌——清代吐鲁番郡王,合计7个单元。展出考古发现的吐鲁番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
吐鲁番博物馆
古钱币陈列馆展示了吐鲁番当地及曾流通于丝绸之路上的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的古钱币。吐鲁番出土文书陈列馆主要展示了吐鲁番出土的官府文书、任命书、户籍、粮贴、药方、私人信札、佛教典籍、买卖契约、死者随葬衣物清单等各类文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习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书文字有粟特文、回鹘文、梵文、西夏文、蒙古文、汉文等24种之多。是研究西域和吐鲁番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
吐鲁番博物馆
巨犀化石陈列馆展出的吐鲁番美丽巨犀化石是吐鲁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吐鲁番美丽巨犀是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生活在距今万年前的渐新世,体长约9米,体高约5米,活着的体重约30吨。据考证,这是世界上出土最完整的一具巨犀骨架化石。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出土干尸及其随葬衣物陈列馆展出了从吐鲁番发现的自商周至清代各个时期的出土干尸及随葬品。由于吐鲁番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特征,使得这里成为世界上保存干尸数量最多、质量最好、时代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馆内干尸有成人,有幼童,有夫妇,其中一具清代官员干尸衣冠完整,形象贴近于赶尸电影里的湘西尸体,颇为可怖。
第三站:苏公塔、郡王府苏公塔和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东郊2公里处的葡萄乡木纳尔村,从吐鲁番博物馆开车10分钟抵达,塔府相依,景点门口有收费停车场。
苏工塔是由清王朝册封的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于公元年,为报答对清王朝的恩典,表达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的功绩传于后世,耗银两建造而成。塔体高40余米,塔基直径10米,塔身下大上小呈圆锥形。塔体虽然全部由灰黄色砖砌成,但修建者匠心独具地在塔表面堆砌出波浪、菱格、团花、三角纹等层层不同的美妙几何图形,使得苏工塔具有了别样地美感。郡王府位于苏工塔东侧,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的府邸,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建筑在年被割据军阀“新疆王”盛世才的军队放火烧毁,现在的郡王府是根据史料记载基本按以前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布局和规模恢复兴建的。我们参观时恰巧赶上一对维族新人在郡王府进行庆祝,两位新人神采飞扬,新人的家族亲友载歌载舞,气氛异常欢乐。
第四站:购物从郡王府出来,我们本次的游览行程就基本结束了。按照从马蜂窝上下载的吐鲁番攻略上的推荐,本欲到吐鲁番百货大楼买一些特产带回给亲友,但在百货大楼转了一圈,里边和其他地方小县城的百货商场一样,卖的都是各地随处可见小家电、衣物、杂货、家具等,没有任何特产。出来时向门口负责安检的阿姨打听,推荐我们到路对面不远的农贸市场转转。照例排队过安检进入农贸市场,里边是成排的门店,主要售卖布料、地毯挂毯、花帽头纱等商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我们是外地游客,感觉市场里商品报价比在各个景点门口的商贩报价都高。最后转了一圈空着手出来了。
驾车出行也要转载请注明:http://www.tulufanzx.com/tlfsjt/5593.html